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0-03-08
2018年6月,泸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32岁月的干部施崇莉踏上了天兴镇板栗村驻村扶贫的道路,2019年4月,她又接过了天兴镇板栗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的重任。
驻村一年多来,施崇莉以扶贫工作为重,心系群众、苦干实干,为村两委班子充电蓄能、为村发展谋篇布局、为村民排忧解难,力促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用实际行动向组织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2019年,板栗村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市级达标村,施崇莉被评为县级优秀第一书记。
疫情脱贫两手抓 群众安全的守护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是责任。施崇莉“逆行”而上,主动冲向疫情防控第一线,她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板栗村与富顺县交接,防控疫情输入和输出任务非常艰巨。大年初一下午(1月25日),施崇莉迅速返回工作岗位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板栗村从湖北返乡的人员多,施崇莉主动申请到重点包保户家中协助宣传,与联村干部每天两趟测体温。组建摩托车骑行队不定时在村上开展巡逻。逢赶集的日子,6点的闹钟会准时叫醒她,参与路口蹲点劝返赶集人员。正月初十,9社一农户亲人去世,施崇莉召集几名党员一同给家属作宣传解释,简办白事;8社广东山(小地名)是一个人口密集点,社长反映每天中午都有“不听话”的群众要出来透气,施崇莉便采用定点蹲守劝导,确保了一个村的平安。
“青菜抽薹开花就没人要了。”施崇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民起早贪黑种菜挣钱不容易,我必须要帮他们卖出去!”
原来,为了脱贫增收,2019年底,施崇莉动员村民种植青菜近50亩。本该到销售季节的青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部滞留在田地里。
“不能因为疫情影响脱贫信心。”施崇莉暗下决心,她找到了龙头企业刘氏泡菜,企业愿意按照市场价格上门收菜。
采摘、装筐……8社的村民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欢天喜地等车上门收购。“原本心都凉了,以为青菜要烂地里,多亏了施书记,帮我们联系销路。”村民邓树先一边收拾地里的青菜,一边乐呵呵地说,他家的青菜卖了2000多块钱。
看着这一批一批绿油油的青菜,整整齐齐装上车,施崇莉和村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产量超过30吨,实现种植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为进一步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脱贫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打造战斗堡垒 基层支部的好班长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驻村以来,施崇莉就带领工作队员深入调查、走访座谈、摸清底数、找准软肋。针对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强、干部执行力差等短板精准施策。
创新主题教育形式充电补钙。施崇莉率先在村上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向党员赠送政治生日贺卡,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在家党员到村上扶贫产业园开展固定当日活动,组织年轻党员到内江参观柑橘产业园示范基地,该活动作为创新主题教育形式在泸州电视频道播出报道。
注入新鲜血液蓄能健骨。施崇莉深知,要想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除了组好一个班子,还要带好一支队伍。2019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预备党员1名,民主评选优秀党员4名,为村班子队伍打造了干部“蓄水池”。
结对共建强根基。与县人大办、县信访局开展结对共建,携手助推脱贫攻坚,共同促发展;请帮扶单位优秀党员到村开展感恩教育,宣传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传达给全村党员,整体优化强队伍等举措,不断夯实党组织基础。
办好件件实事 群众冷暖的贴心人
“山路又窄又弯。”施崇莉至今还记得,2018年6月30日她到村报到的情形。“有车到不了办公室。”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给群众建一条宽敞的路。2019年,一条长2.2公里,宽5.5米的上山路终于实现了通车。
光是解决到村办公室的通行不行,5社与6社间的断头路也是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施崇莉没有项目找项目,没有资金找资金,凭借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冲劲儿,一条路面宽4.5米、全长0.8公里水泥路将板栗村5社与6社贯通起来了。
板栗村与场口村交界处有个老旧的石墩桥(观音桥),桥面不但窄还老旧失修面临安全隐患。施崇莉又向上反应,争取协调资金、项目,2019年11月,观音桥建桥工程启动修建,预计2020年6月竣工,通车后将直接连通天兴镇龙贯大道至6社白岩石厂。
村党群服务中心至龙贯寺路段安装路灯15盏,农村安全保障性住房改造30余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厨改厕43户,免费为6户贫困户安装自来水,免费为贫困户安装电视10台,赠送衣柜28个......一件件难事得以解决,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长短结合布产业 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只有做大做强产业才能真正实现群众的脱贫增收。”
施崇莉发现,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但老百姓的腰包还没有越来越鼓。
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如何带领群众增收,一直萦绕在施崇莉心头。于是,施崇莉积极争取财政资金200余万元建成了100亩油茶林基地、300亩花椒产业园、80亩稻田养鸭基地和100亩蔬菜种植基地。
花椒、油茶产业虽然建立了,但短期内无法见效,这势必影响群众积极性。施崇莉又厚着脸皮从县农业农村局争取到了扶持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的项目资金,新建年出栏12万只家禽规模化养殖基地,结合板栗村现有花椒产业园,实现种养殖循环,实现年收入24万元以上,园区及基地附近群众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1000余元。(任志国 曾佐然)
编辑:邱果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