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纳溪区护国镇大学生村支书游飞:“三板斧”劈出美丽新村新通道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3-30

走进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瓦窑村,水泥道路干净整洁,入户便道直通农家院坝;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如巨人屹立;一个连一个的山头满是青翠的茶叶,数百村民那灵巧的双手在茶树间上下翻飞,俨然在弹奏一首春天采茶曲,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一幅秀美乡村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图1:游飞(右)向茶园业主了解今年茶叶行情.jpg

游飞(右)向茶园业主了解今年茶叶行情

然而,8年前的瓦窑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因地处岩区又偏远,去趟集镇来回要半天时间,村里的水泥路抽支烟就能走完;因无特色产业支撑,家家户户增收还得靠外出务工。“我们村能有今天的发展变化,缘于我们的大学生村支书游飞那‘三板斧’劈出了新通道。”村民竖起大拇指夸赞说。

一板斧:打通上岩一公里“天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回我们再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了。”2017年,回乡担任村干部已经4年的大学生游飞面对周边村致富有产业、出行路畅通、人人钱袋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这一切都缘于没有一条进村的捷径。“捷径有,就是岩下到岩上。”游飞说,岩上的瓦窑村与岩下的永江村只有1公里的一条羊肠小道相连,但因为路太陡峭,村民不是特殊急事,根本不走这条危险但到镇上可以少绕5公里的“捷径”。

图4:干净平整的村道.jpg

干净平整的村道

“要打通这1公里‘天路’,不是路太陡峭,而是缺钱。”游飞说,为了打通这上岩最后1公里“天路”,当年他顶着压力将镇上划拨给村集体一年的运行经费“截留”下来挖毛坯路,请挖机、赔青苗、买石块,足足用去了近7万元。2个月后这1公里“天路”毛坯路打通了,但游飞和其余3个村干部,其后的2年没有领过一分钱的年终奖,全部用于还修“天路”的欠债。

令游飞欣慰的是,随着“天路”毛坯路打通,高标准农田改造、国家储备林等项目接踵而至,一举改变了瓦窑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全村通村水泥路近20公里,生产便道近10公里,修路总投入资金近800万元。

二板斧:村集体带头兴业鼓村民“钱袋子”

“以前春季都要跋山涉水10来公里去山下的永宁河对岸才有茶可采,一天下来顶多就是100元不到。现在每天在家门口采茶,收入却是过去的2倍。而仅靠采摘明前茶,春节后这2个月下来至少有8000元的收入。”村民曾国芬说起采春茶,脸上立时就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如今在瓦窑村,像曾国芬一样在家门口采茶增收的村民就有200多人,而且还带动了周边村300多人来瓦窑村采茶。目前全村3000亩茶园,仅春茶一季村民采茶收入就超500万元。

这几年,随着村里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游飞又开始谋划瓦窑村特色产业来鼓涨村民的“钱袋子”。他结合瓦窑村土壤、环境和地理等优势等,最终把发展特色产业锁定于特早茶种植。

然而,要发展一个产业,必须要有成功的示范才能带动或引来业主规模发展。于是,2021年,游飞在村集体资金只有2万元的情况下,多方引入社会资金8万元,由村集体公司流转了50亩残次林地改造为示范特早茶基地。在经过一番精管细作,2023年,50亩茶园就实现了4万元的净收益。

图2:游飞(左)向村民了解采茶增收情况.jpg

游飞(左)向村民了解采茶增收情况

不会干,比着干。看到村集体公司的茶园短时间变身“聚宝盆”,村民们纷纷加入进来。瓦窑村2社张德云等村民,目前家中的茶园面积都超过50亩。令游飞颇感欣慰的是,2022年,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雷昭华,在来瓦窑村考察后,毅然斥资300余万元建成了500亩高标准茶园,其中“中黄二号”就有300亩。如今,瓦窑村的特早茶种植面积达3000亩,瓦窑村及周边部分村民靠着采茶,他们的“钱袋子”在家门口就鼓涨了起来。、

三板斧:治理人居环境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不比吃不比穿,只比家庭和美,只比邻里友善,只比小院飘香……”这些日子,只要来到瓦窑村,就会不时听到村民口中传唱着这首民谣,它真实反映了瓦窑村乡村振兴中,广大群众在以人居环境治理、建设生态美丽新村中所表现出的家庭和睦、环境优美的新风尚。

图3:游飞(左)查看套种的中药材.jpg

游飞(右)查看套种的中药材

自2017年以来,随着村里水泥道路通畅起来和特早茶产业不断壮大,村民的“钱袋子”越发鼓涨了起来,瓦窑村又在游飞的带领下,在全村开展了以人居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通过人畜分离、种养循环、建设小花园等举措,让瓦窑村变成了水秀山青、鸟语花香的生态宜居之地。

时下,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在86岁退休教师高学文家不大的小院里,各类花果有数十个,有的含苞绽放,有的开始见果,俨然就是一个色彩斑斓、芳香四溢的“花果世界”。高学文告诉笔者,这些三角梅、桃花、李花都是精心挑选种植的,既赏花又吃果,田园气息十足,还美了环境,真的是一举多得。

不只是高学文的庭院,64岁的曾令霞虽然是村民小组长,当村里人居环境治理之初,她都觉得太麻烦且浪费时间,认为农村人生活环境没必要和城里比。然而经过半年时间的建设,她看到自家以前臭哄哄的院落环境变得芳香四溢时,她的脸上天天都挂满了笑容……

图5:路灯照亮村民夜行路.jpg

路灯照亮村民夜行路

更令游飞和村民没有想到的是,瓦窑村人居环境治理助推乡村振兴,也引来了该村在外成功人士王元才及所在深圳狮子会的支持。王元才等会员不仅出资共建生态茶叶基地,而且还为全村的干道和次道捐赠了150盏太阳能路灯,金额达17.5万元。如今,即便晚上行走在瓦窑村乡村公路上,也俨然如白昼,消除了村民夜晚出行安全。

“除了人居环境治理,今年我们还要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使之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共建幸福美丽新村。”游飞说。(文/图 周超文)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