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0-11-25

  我与刘铁伍老师已有十多年的交情,他是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三社一位地道的农民,今年快满76岁了,是一位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

  我与刘老师素昧平生,却成为忘年之交。最近,我给刘老师去了几次电话,要么关机,要么没人接。不知他的近况如何?今天,我终于打通了电话,说要去看望他。

        再次见到刘老师,他依然十分热情、敦厚和温文尔雅,穿着整洁简朴,说话不紧不慢,十分平和,反应敏捷,充满睿智。刘老师的身体已不如从前,他患有糖尿病,腿脚行动也不太利索了。我们这次见面,畅聊了很久,了解到了刘老师许多事情,尤其是他科技发明背后鲜为人知的一个个艰辛的故事。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1)

作者(右)与刘铁伍合影

        之所以说刘铁伍是一位老农民,是因为他一辈子都生长在农村,对土地和山村爱得深沉执着;之所以又称他为老师,是因为他很有学问,从小就喜爱钻研学习科学技术,几十年风雨兼程,从不间断地搞科技发明创新。他研发的农业生产科技成果就有十多项,其中,他研发的《超大创新沼气池的设计建筑》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因此,刘铁伍作为一名不起眼的农民被特邀到了北京,面对全场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他的精彩发言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刘铁伍还著有不少诗文,发表在各类刊物上,所以,叫他为老师一点不为过。

        我与刘老师认识还要从十多年前谈起。那时,我就职于泸州人民广播电台,是《记者行动》节目的一名记者。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2)

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

  盛夏的一天,我收到一位听众的反映,这位听众就是刘铁伍。刘铁伍说,他居住的乡村有十多户农民,因电线被盗,家里停电十多天了,真是酷暑难当。村电管员说,需要每家出钱才能恢复通电,但每家农户都不肯出钱,停电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煎熬着,特别是许多农作物快被干死了。刘老师那几十亩苗圃里的花草树木已受到严重破坏。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3)

年轻时的刘铁伍

  我接到反映后,当天就出发到刘老师居住的乡村深入采访。随着,又采访了纳溪区电管所。第二天一大早,电力工人扛着电线和电力安装设备上山开始抢修。当天,刘老师与其他十多户农家就通了电。从此,我与刘老师联系多了起来。时间长了,我们便成了忘年交。刘老师的儿子结婚,还特意邀请我去光临。

  有一天,刘老师打电话欣喜地告诉我,说他对沼气池的研发获得了国家专利,并邀请我去他家参观。刘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拿出厚厚的一本书翻给我看,用手指着说:“王记者,你看,这就是我的专利论文。”随后,他又拿出专利证书,上面写着“发明人:刘铁伍,实用新型名称:超大创新沼气池的设计建筑。专利号:ZL2007 2 0082830.9。专利权人:刘铁伍。授权公告日:2009年9月23日”我向刘老师祝贺,心里充满了对他的敬佩。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4)

刘铁伍查阅资料

        刘老师发明的这一“超大创新沼气池设计建筑”获得了国家专利,也就是说,这项发明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刘老师说,《超大创新沼气池的设计建筑》是一个密闭储存质能垃圾的溶存体,是一个大型沼气池的建筑方法。目前,农村民用沼气池得以国家扶持而迅速发展。可是,揭开《超大创新沼气池的设计建筑》的包衣,透过它的实质,随之可见其方方面面的内涵用途是一个与众不同和别开生面的沼气池,有着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以池论池来浅析,使用这一发明的建造方法,可以建成几十、几百、几千、几万立方米的沼气池,是极度超限超大的破世界纪录的大型特大沼气池。奇特的排渣压水,多功能的安全防范设施,确保了百分之百的安全系数,有着多项新颖性。

  说到这里,刘老师带有兴奋的语调说:“远思未来世界人类天然能源紧缺时,大型沼气池的产品沼气是代替推动机械轮作工的人造再生新能源产品。《超大创新沼气池的设计建筑》将能更加醒目地看到它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预测到它将为世界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刘老师接着说:“超大创新沼气池的优点是:体积大,容量多,产气旺,换渣次数少,起渣运渣简易,劳动强度小,观察检查快,安全隐患少,有益环保,一次性投资,廉价使用,造福当代,利在子孙。”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5)

学习中的刘铁伍

  刘老师介绍,沼气池是用来溶存质能垃圾,让质能垃圾在溶存体内发酵厌氯产出沼气产品。目前,农村普及建造的小型沼气池均在8—20立方之间,不如种植农民的一个普通粪池,只能满足一家几口人煮饭和点灯需要,不能作更大的开发利用,更不能让地球表面的质能人造能源——沼气得以产业化的生产,也不能让沼气产品的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用于更广阔的领域。

  刘老师兴趣盎然地给我谈到了推广建造大型和特大型沼气池的巨大价值,他说,生物质能垃圾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利用地球表面的生物质能垃圾,源源不断的人为制造,需要多少就可以生产制造多少,何愁子孙缺乏能源呢!而且,生物质能垃圾是真正的绿色能源,既环保又卫生。未来天然气能源缺乏时,或许就要首选沼气的开发利用了。将沼气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可以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车辆的运行。作为新能源的沼气开发利用,这是人类的福中之福,前途无量。刘老师通过研究,自投资金,在自家门外就建有一个200立方的沼气池进行试验,一步到位,获得成功。

  十多年过去了,刘老师所建的大型沼气池运行良好,产气极旺,取得了建造大型特大型沼气池的可行性依据。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6)

作者(右)与刘铁伍

        刘老师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美好的科技愿望和梦想,可是,他个人无法去实现——把大型特大型沼气池的产品“沼气提纯液化”,把含有甲烷沼气的气态液化成液态产品“质化石油”。刘老师坚定地说:“只要有强大的经济实体,开拓一个提炼厂家,有精密的机械配套,有渊博知识的科技人员和坚强的领导班子,以及优秀的产业团队,冲破最后一道难关,实现沼气液化的产业化生产一定会成为现实!”

  接下来,刘老师还谈到了许多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既让我听得云里雾里,又为之兴奋。刘老师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当今无论是开拓沼气的生产厂家,还是提纯压缩沼气液化厂家,都是红火的企业商机,朝阳似的产业前程远大!我们应走大搞科技创新之路,将自己融合在投资内需的大好形势中,独具海阔天空的胸怀,为国家和人类奉献赤子之心!”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7)

刘铁伍在长城

        刘老师获得的“发明成果”实属不易,可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年,为了研究“超大创新沼气池的设计建筑‘’可没有少吃苦头。 他首先向村上申请了要打造一口2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不久,他便紧锣密鼓地筹建规划起来。他在没有领取一分钱相关补助的情况下,自筹资金五万多元开始着手建造他的超大沼气池。白天,他请教有关技术人员,跑材料,亲自督促施工;夜晚,他伏案改进设计,连饭也顾不上吃,地里的庄稼和苗圃里的花木更顾不上去管理。

  正当刘老师的沼气池快要大功告成时,却收到镇农业服务中心派人送来的一张盖有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农业服务中心大印的“通知‘’:

  刘铁伍同志:

  你自打沼气池未经过申请,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且沼气池已超过20立方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请你在接到本通知之日起立即停止施工,待批准同意并有技术人员指导后再行动工,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你自己负责。

       刘老师接到这一《通知》后,只得将沼气池工程停了下来。可是,他还是坚信自己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没有什么安全问题。隔了一段时间,他见没人再来管这事儿了,又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终于将超大沼气池建好竣工。刘老师蛮有信心地说:“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沼气池安然无恙,从没有出过一点安全问题,产气好得很啊!‘’

  大凡搞科技发明的人都很执着,充满奇思妙想。他们就是有一股敢于冒险攀登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他们不怕失败,哪怕是败得很惨,他们也从不气馁和退缩,他们像着了魔似地在科技发明创新的海洋里畅游,直到心中的梦想变为了美好的现实。这样的人往往不为一般人所理解。我们应对科技发明创新精神给予爱护和鼓励!今天,我们国家的飞速发展和民族复兴不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科学技术人员的奋斗才换来的吗?不正是国家爱护、鼓励和支持科学技术人员大胆创新所迎来的“科学春天‘’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春潮带雨晚来急‘’ 的时代最强音!

        刘铁伍老师是来自于最基层的一位种植农民,一辈子的人生始终没有离开过农村这块土地。在这方土地上,他曾从事过多年乡镇企业的执业和管理,上世纪七十年代被任命为纳溪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先后历届被当地农村小学聘任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2000年后,被纳溪区天仙镇中学聘任为校外教师(农业辅导员)。

  刘铁伍老师还是《民欣花场》的法人代表,曾为泸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出过贡献。刘老师历经了农业战线的锤炼,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科技学术十分全面,对种植业、养殖业、农机轻工、医药卫生、竹编职业、泥木五匠有有涉及。特别是对种植业中的种花、种果、种树、种竹子、种粮、种菜都有相当高的技能和深入研究。

  此外,刘老师还对古建园林、景观绿化具有一技之长。他从小就酷爱科技发明研究,在他的心灵深处凝聚着发明科技、创新科技的勤劳和智慧,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他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发明创造,费尽精力和倾尽家里经济,执着地研究、试制,成功获得了数以十计的发明创新成果,如:在当年没有抽水机的时候,他发明了竹筒抽水抗旱机;他还发明了利用落差压强喷施农药;利用电动机自动作业在田间收割水稻、小麦;采用柴油、石灰、胆水、硫磺、松香、洗衣粉、花椒叶等配制多种农药,研究出了面积特大林区和竹山治除危害嫩竹笋生长的笋子虫的有效方法的科研成果等。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3)

刘铁伍研发的人造珍稀透空大树

        在刘老师的多项科技创新研究中,不能不提到他的《培植人造珍稀透空大树》这一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培植人造珍稀透空大树是一种随心所欲人工制造大树的方法,是属于农业、林业、种植业中一项人为制造大树的园艺科技。作为这一科技创新研究人,刘老师真是呕心沥血,朝思暮想!他大胆投资,精心实践,不惧年岁已高,凭借在农村大地的丰富种植经验,逐日思考探索,创新试验,亲自培育种植,亲手操作,获得了快速批量生产制造培植生命力强,速成大树的制造方法。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4)

专利证书

  刘老师的《培植人造珍稀透空大树》这一科技创新研究,同样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可以人为地随心所欲地通过工艺流程批量制造培植珍稀大树,平衡绿色生态环境,弥补当今大树不足的供需矛盾,满足城市大树覆盖的需求,进一步解决速成森林城市的时差问题,从而减少野生大树移迁城市栽培的数量和工程难度,达到更好地保护野生大树的目的,对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森林气候,稳定气候变暖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于大大降低了需求方高价购买大树的经济投资。刘老师说:“人造珍稀透空大树,可以预测它将从此在珍贵乔木树种中占有相当大的空间比例,并开创别具一格而永不消失的园林艺术文化。”

        刘老师是一个草根农民,仅有中学学历的他,却有着一颗对科技发明创新的美好心灵。刘老师半百艰辛,一生创造,从没有离开过他的土地,从没有离开过他的乡村,从没有离开过他的科技创新发明研究。他个人的力量虽小,但他心中的科技梦想却是很远大的!还有四年就是八十高寿的老人了,刘老师还时刻念着他的“超大创新沼气池‘’能有朝一日在全国开花,沼气产品变成能够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新能源,为国家和全人类造福这一美好愿望和梦想!

        刘老师可以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名人了,在外已小有名气。他的《超大创新沼气池的设计建筑》早已获得国家专利;论文先后发表在《中国大陆知名专家学者成就展》《世界大百科全书——中华学术成果卷》《科学发展领航中国》等报刊杂志;论文还获得过“中国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等;他的格言警句载入《中外哲理名言》,诗词刊入《中华诗词家人才库》《中国诗人颂扬毛泽东》等书,其诗词荣获《白居易诗学》和《东坡词学》一等奖。同时,刘老师还被聘为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并被授予中国时代技术创新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

  2011年,亚洲企业工业集团等在北京召开国际峰会,刘老师作为评选的中方代表人物之一受邀参加峰会,但由于家里经济的原因,他放弃了出席峰会的机会。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5)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6)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7)

  最近,刘老师接到来函邀请参加由中欧文化交流中心、中国书法美术研究会、北京艺联诗书画院、瑞典皇家画院共同举办的“中欧国家艺术精品展”,并已入选《中欧十大艺术名家》一书。今年六月,刘老师在亚洲文化网以及亚洲相关国家共同举办的“亚洲文化艺术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亚洲文化艺术奖”,并被授予“亚洲文化艺术勋章”。

  刘老师获得如此殊荣,值得祝贺和道喜!

  古稀之年的刘老师在纳溪城区举办了个人情况汇报见面活动,邀请了亲戚,老乡,要好的老同事,老朋友等共60多人。他说:"这么多年来,我与大家少有往来了,实在是对不住大家。今天,我邀请大家聚会,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主要是给大家汇报一下这么多年来我在干什么,获得一些什么样的成绩。”

纳溪天仙镇农民科技创新发明人刘铁伍:半百艰辛,一生创造(图8)

  在现场,刘老师展示了许多获奖证书和个人的发明成果,并送给了大家相关资料。在集体合影的时候,刘老师穿上了一件挂满各种奖章的衣服,特别引人注目。他自我调侃地说:“今天就让我发一次宝吧。”

  我知道,刘老师平日是十分低调的,更不善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但这一次他确实应该”高调“。可是,集体合影照刚一拍完,他就脱去了挂满奖章的衣服,换上了一件很普通的藏青色大衣。不少的人纷纷谈论:“铁伍很有成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干事铁心热肠,不怕困难,坚定,乐观,执着,他这一生没有白活!值得学习,值得尊敬,值得宣扬!”

  午饭时,大家纷纷向刘老师敬酒,深表敬意和祝贺!

  刘老师在诗中写道:“昼夜行程八万里,半时黑暗半时明。人生征途如此景,坎坷甜苦度生平。‘’这是刘老师的个人写照!他在科技创新发明的路上有着许多坎坷挫折和付出,但他无怨无悔!尽管他已年逾古稀,身患疾病,但他的内心依旧热血涌动,像日行八万里的地球一样依然转动,充满生机和活力!他说:“要是我的年龄能够倒退二十年,我不知还要搞出多少科技创新发明,还要申请多少个国家专利!”(王桥)

编辑:成欣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