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直“通”东盟十国!内江加快铺筑“家门口的国际赛道”

城事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3-27

  3月24日零点37分,焊工周师傅在探照灯下收起焊枪——龙门吊走行线第130根钢轨焊缝温度锁定轨温34℃,这个精确的数字标志着内江国际物流港站场部分轨道焊接基本完成。

  夜幕下,这座总投资8.47亿元的枢纽工程一期工程正锚定7月投运窗口期,进入百日攻坚冲刺阶段。

“硬核骨架”撑起国际班列

  上午9点45分,在已完成96%硬化的集装箱堆场,2台摊铺机正在铺设最后2万平方米的水稳层。截至目前,项目团队已攻克土石方开挖外运、房建主体封顶等关键节点,眼下正同步推进牵出线大桥剩余承台浇筑、信号楼机柜安装及通信光缆敷设。

通道1.jpg

进行施工

  “三月啃下了最硬的骨头。牵出线大桥桩基全部完工,5个承台提前7天完成浇筑,剩余3个将在本周内收尾。”项目经理王江宁介绍,站场硬化面水稳层铺设总量已完成80%,电力灯塔基础施工进度超八成,近200名工人分班轮换保障昼夜饱和施工。

  为验证轨道承载能力,三辆载重卡车正反复碾压新铺钢轨。技术团队透露,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基床的应用,可吸收重载列车通行时的动态压力,其原理类似“减震弹簧”,能有效延长轨道使用寿命。

“数字血管”打通南向动脉

  接建信号楼内,信号工程师正调试四组深灰色机柜。组合柜生成轨道区段编码,轨道柜实时监控列车位置,综合柜控制联锁道岔,移屏柜切换全站信号终端。

  这套系统以0.15秒级响应速度,构建起铁路的“神经中枢”。“电缆已敷设14.7公里,剩余工程将与通信光缆同步收口。”工程师指着施工图上的红色标记解释道,信号楼投用后可无缝接入成渝铁路干线控制系统。

通道2.jpg

操作设备

通道3.jpg

项目现场

  智能化布局延伸至跨境数据通道。内江正与成都青白江、重庆果园港共建“虚拟口岸”,通过海关监管区直连东盟十国海关系统,实现报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方共享”。据成都海关测试,电子化报关流程耗时较传统模式压缩超80%。通过该通道试运行的首批工业品,从内江启运至抵达老挝万象车站,较传统跨境陆运路径节省超24小时。

“东盟驿站”重塑川南经济版图

  在刚封顶的仓库内,工人正浇筑20厘米厚的防潮地坪。仓库采用双坡排水屋面与气密式卷帘门设计,月台与铁路货场无缝对接。“铁路集装箱可直接卸货至仓库,汽车转运全程不淋雨不落地。”技术团队表示,未来仓库群将升级冷链仓储功能,实现“一仓多型”的灵活调配。

通道4.jpg

施工作业

  更大的变革在数据中显现。依托在建的海关监管区,内江正与成都青白江、重庆果园港共建“虚拟口岸”——未来川南企业的报关数据可直传东盟10国,跨境物流时效提升40%。据物流港管委会统计,周边5公里范围内已聚集多家汽车配件、农副产品企业,看中的正是这条“家门口的国际赛道”。

  记者手记:

  深夜的工地灯火中,52岁的混凝土工老李说起女儿在曼谷留学:“等班列通了,给她寄甜城蜜饯不用再绕广州。”这或许正是内陆开放的真正刻度:当钢轨的延展与普通人的生计产生共振,当传感器的数据流与东盟的季风交织,一座城市的突围便有了温度。此刻,沱江的波涛与钢轨的震颤,正在合奏一首属于内江的“双循环”奏鸣曲。

(来源:最内江 文图:陈兰希)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