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12-30
泸州境内有大小河流96条,其中长江泸州段全长136公里,建有水生生物保护区3个,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濑溪河翘嘴鲌、蒙古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龙溪河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近年来,泸州市落实党中央“长江十年禁渔”决策部署,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工作要求,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渔政巡护队伍,“护渔”优势明显
合江县拥有长江黄金水道64.4公里、赤水河段60公里,有27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境内拥有一个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前,合江县只有2名渔政管理人员。2021年9月,合江县为了解决渔政管理力量不足问题,成立了合江县护渔队,其中一项要求是队员要60岁以下的退捕渔民,自愿报名,且无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经过选拔,14名退捕渔民成为护渔队队员。这批队员到岗后,履职优势凸显:都能驾驶机动船,熟悉长江、赤水河及沿岸情况。
该护渔队承担长江、赤水河干流122公里的巡护任务,除了极端恶劣的天气和洪水期外,均要参与巡护工作。3年来,该护渔队提供非法捕捞线索30多条,及时反馈给执法部门。该队还发挥夜间观察能力强、会开机动船的优势,累计出动夜间巡查1556人次,巡护公里数达8000余公里,劝导、驱离违规垂钓行为1824起,协助执法人员打击违法行为30余起。
据了解,泸州市共组建渔政巡护队伍10支,巡护人员155人,落实了巡护队员工资待遇、意外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保障,确保退捕渔民参加巡护队总体收入与退捕前基本持平。
禁渔宣传语音播报,形式新颖普及度高
“生态长江,人人共享。禁止捕鱼,人人有责……”在江阳区馆驿嘴广场附近江堤,有一根长得像灯杆的设备,人们只要靠近它,“灯杆”喇叭就会自动播放长江禁捕政策、钓鱼管理办法等内容,让市民在欣赏江边美景的同时,还能知晓相关知识。
据江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罗小兵介绍,这是禁渔宣传语音播报杆。它感应到有人经过时,就开始播放禁渔宣传内容。该播报杆利用太阳能发电,在早上8时至中午12时,下午2时至晚上7时两个时间段播报。该播报杆上还挂了两张广告牌,分别写有“为子孙留条生路,为鱼儿留条活路”“十年禁渔全局计,留住生态为子孙”,还附有举报电话。
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我注意到了这个‘灯杆’,播放不准钓鱼、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等内容。我觉得这个宣传方式挺好,可以提醒过往市民遵守长江禁渔法律法规,不了解的人听后就了解了。”
目前,江阳区共安装了16个“播报杆”,主要分布在城区滨江路、张坝滨江路等重点水域且人流量大的地方,营造长江禁渔、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氛围,以提升群众对禁捕工作的知晓度。
热成像技术,精准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今年4月10日晚上10时,合江县九支镇政府农业农村办接到群众电话举报,赤水河流域上中坝段有人从事非法捕捞。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由于夜间视线欠佳,河岸植被茂密,河岸沿线长,难以找到非法捕捞者具体位置。后借助合江县智慧渔政监控系统热成像功能,执法人员在徐家祠村14组河岸边,找到了正在实施非法捕捞的曾某某,随即终止其行为,收缴钩刺耙刺一杆,渔获物14.8斤,由当地公安机关立案处置。
过去,因为采用红外线技术,“江河电子眼”晚上寻找非法捕捞人员是个弱项。现在,“江河电子眼”采用热成像技术,晚上能够看见非法捕捞人员的身影。
近年来,泸州实施渔政执法能力项目建设,在赤水河水域布设了40个高清摄像头,每个监控点覆盖半径2公里,其中部分具备热成像功能的激光球机,可识别夜间捕鱼行为,实现重点水域24小时全天候监控覆盖。一旦禁渔水域内出现非法捕捞行为,该系统同步启动画面抓拍录像功能,便于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信息进行查勘回溯、调查取证,可以快速发现违法线索、快速定位违法地点、快速处理违法行为。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水生生物保护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需求,叙永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采购了一批望远镜、夜视仪、无人机等执法装备。叙永县渔政执法专用无人机首飞当日,高空巡查发现7起违规垂钓行为,并通过远程喊话,成功劝离违规垂钓人员。
近年来,泸州着力打造装备齐全、形象良好的渔政执法队伍。截至11月30日,全市拥有29艘渔政执法船艇、16架无人机、186个视频监控点等设备。这些设备为泸州渔政监管助力,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提高了泸州渔政监管效能,达到了有效遏制非法捕捞行为的目的。
(来源:泸州生态环境-泸州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简放鹏)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