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08
走进泸县福集镇石鸭滩村,放眼望去,千亩油茶绿盖叠翠,而在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从一片荒芜蜕变成现在的千亩油茶基地,除了当地政府在土地流转、创业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外,还要归功于一个人,他就是泸县伯成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柯伯成。
“我以前在宜宾经商,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柯伯成介绍,“2012年回老家过年,看到村里成片的山都荒着,觉得太可惜了,就打算种点什么。后来到湖南等地考察后,觉得种植油茶是个不错的项目。”
2013年,柯伯成返乡成立泸县伯成油茶专业合作社,带头开荒种植油茶幼苗,正式迈上了用“小油果”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创业路。柯伯成先后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流转土地2000余亩,种植优质山茶树16万余株,用心用情发展油茶产业。
十几年来,柯伯成忙在山上、住在山上。在他的带动下,泸县福集镇石鸭滩村眉峰寺和奇峰镇柿子村上官山上的一片片荒山荒地华丽蜕变成现在的千亩油茶山。一年四季,柯伯成忙碌穿梭在油茶山里,油茶花开满了荒山,每一棵油茶树都浸透了他的汗水和心血。
为带动周边群众致富,柯伯成采取“专合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利益共享机制,组织周边村社零散劳动力参与油茶种植,帮助群众增收。2024年,柯伯成在泸县福集镇石鸭滩村油茶种植基地就带动了150余名农户增收十余万元。
“2017年,我们注册了‘汗禾牌’商标,将采摘的新鲜茶果烘干去壳后,送到合作公司榨油。”柯伯成说,“鲜果的价格大概在1.4元/斤左右。干果通过加工,榨出来的油可以买到60-100元/斤。”
据悉,为提升油茶附加值,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泸县福集镇利用财政专项帮扶资金50万元,帮助柯伯成建起了烘干房,确保新鲜茶果采摘后能够及时烘干,既减少储存损耗,又确保了茶果的品质。如今,柯伯成建成的油茶基地里,不仅对外销售原油,他还将原油深加工成精炼油,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让小小油茶果“身价”倍增。鲜果烘干去壳后,留下来的果壳还可以充当有机燃料,或是加工成有机肥,进一步延伸了油茶果的附加值。
目前,油茶基地年产鲜果150万斤,可加工茶油7.5万斤,年产值达到500余万元。项目基地被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授予“油茶高产示范基地”、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油茶丰产栽培标准化示范区。
柯伯成表示,下一步,基地将以申报“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为契机,持续推广油茶提质增效技术,不断提升茶果、茶油品质,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王哲 洪林)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