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1-22
火苗欢快地跳跃,轻柔的烟雾袅袅升腾,携带着柏树、凉姜叶的清甜芬芳和野花椒那股清新而略带刺激的麻香,缓缓萦绕在腊肉腊肠周围。温度持续升高,腊肉腊肠的表皮在热力的催促下,油脂慢慢渗出,散发着浓郁醇厚的香气,这是1月20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八角仓村监委会主任白登华的柏香腊肉、腊肠的熏制现场看到的。
在满是烟火气息的熏烤房里,野花柏香肉、柏香腊肠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蜕变。这可不单单是食物的变化,里头还承载着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白登华在这熏制的门道上下了大功夫,怎么掌控火候,该怎么熏制、哪个环节熏制多长时间,他心里都一清二楚。
村官变身“腊肉大师”
今年58岁的白登华是上马镇八角仓村监委会主任。白登华从小就目睹父母在年关利用柏树枝丫、凉姜叶、野花椒枝等熏制腊肉。多年的耳濡目染,白登华娴熟地掌握了熏制腊肉的精髓,他的腊肉香肠不仅晶莹剔透,而且还咸淡适中,极受消费者的青睐。
2024年10月,此前一直带头从事规模养殖生猪的白登华发现,每年一到冬季,村里市场上的鲜猪肉特别畅销,虽然市场不大,但每逢赶集日每天要卖上10多头肥猪,而买猪肉者大多是用来熏制腊肉。
“腊肉市场这么火,我为啥不将我们大山深处的正宗生态土猪肉制作成腊肉卖出大山呢,何况我掌握着一套过硬的乡村腊肉熏制技术。”白登华说干就干。
白登华在整理熏制的腊肉
当年立冬后,白登华买回了熏制腊肉的设备,并陆续买回十多头生猪,按照自己掌握的传统方法对分割后的猪肉进行腌渍、洗晾、熏制、包装出售。由于白登华收购的生猪都是农户散养的,以种植的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等为主食,而腊肉加工又采用土法熏烘方法,用柏树枝、晾姜叶、野花椒等作为熏烤的主要原料,加工成的腊肉色美味香。
白登华熏制的二刀肉
为了让腊肉利益最大化,白登华根据猪肉的不同部位熏制二刀肉、三线肉、腊排、猪蹄、香肠等,部位不同,价格也有区别。目前,他的腊肉价最低的三线肉每公斤卖60元,而最贵的排骨香肠每公斤达100元。
白登华的腊肉经煮熟切成片后,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风味独特。由于坚持传统方法熏制,不添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去冬熏制的1500多公斤腊肉不到1个月就卖出了1000余公斤,备受消费者青睐。有几名“回头客”在品尝后先后两次买了100多斤,而到农历春节前后,剩下的腊肉所剩无几,白登华也赢得了“腊肉大师”称号。
带动村民养猪增收
“今年有白登华熏制腊肉需要不少农家土猪,我在去年喂养3头的基础上要增加到6头,自己留一头过年,另外5头就卖给白主任熏制腊肉,价格还比市场上要高出2元/公斤。”1月20日,60岁的八角仓村留守老人唐思良说。
白登华熏制的腊猪蹄
今年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在八角仓村,靠着白登华掌握的古法熏制腊肉走俏市场,留守在家的村民养猪增收的积极性提振了起来,纷纷打算今年将扩大生猪养殖数量。目前,初步统计八角仓村在2025年准备扩大养殖的农户有50多户,养猪头数在去年基础上将新增200多头。
白登华向客人介绍腊猪蹄
八角仓村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地处大山深处,留守在家的广大村民都是靠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来喂猪。由于距离场镇远,每年村民家家户户喂养的生猪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为主,因养猪和卖猪成本高,留守家中的村民都不愿多养猪。即便村里有一个市场,但平时交易量都小,只有年关熏腊肉季外面的人涌进村里来交易量才增加,但时间都很短暂。得知新的一年白登华将扩大腊肉熏制规模急需大量的土猪后,村民们有了扩大养猪量来实现增收的打算。
客人上门购买腊肉
在白登华的腊肉熏烤房里,已经不多的腊肉香肠静静地悬垂着,它们在烟火和时光里慢慢雕琢着自己。这些腊肉香肠不只是食物,它们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贝,承载着祖辈的智慧和传承。对于走俏市场的柏香晾姜叶和野花椒腊肉新一年的发展,白登华心里有了新的打算,他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白登华看来,一个人的富裕不算什么,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白登华熏制的腊肉
白登华表示,新的一年,为了让扩大腊肉熏制规模,为确保土猪来源,他今年将与村里的养猪户签约,订单饲养,统一价格收购,为广大村民放心养猪解除后顾之忧。“届时,对于劳弱户和留守老人卖猪,我也将上门收购为他们卖猪减少成本,早日把八角仓村的手工做的腊肉,卖向全省、全国,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有柏香花椒腊肉,成为八角仓村一张亮闪闪的名片。”白登华自信满满地说。(周超文 文/图)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