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胃轻瘫患者迎来福音!西南医大附院消化内科内镜下治疗技术再次突破!

百业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3-31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汤小伟副主任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先后为两名饱受胃轻瘫折磨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胃镜下G-POEM手术,助其摆脱长期腹胀、呕吐困扰,重新恢复了进食能力。

  此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的治疗技术再一次取得重大突破。 

七旬老人难以进食,G-POEM手术打通“胃肠隧道”

  70多岁的陈婆婆患糖尿病已有10多年病史,半年前开始因反复出现腹胀、恶心、剧烈呕吐,在多家医院诊治后均效果不佳。最近半年时间里,老人每天的饮食仅有一两左右,体重暴降了20多斤。

  今年1月,已是严重营养不良、身体极度虚弱的陈婆婆来到西南医大附院内分泌科就诊,在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初步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

  所谓胃轻瘫,就是因胃部神经发生病变,导致胃出现“罢工”状态,当食物进入胃部后,无法通过蠕动进入肠道,只能堆积在胃里,从而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难以进食。过去治疗胃轻瘫主要是服用促进胃蠕动的药物,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长期服用后还会出现耐药性。

镜1.jpg

内分泌科团队对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面对患者的复杂病情,医院组织经内分泌科、消化内科、核医学科、麻醉科、营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讨论,消化内科副主任汤小伟建议,可以通过内镜微创手术,切开胃幽门(在胃与肠道的连接处)肌层,“通过拓宽幽门口,从根本上帮助胃里的食物顺利排入肠道”,此种微创手术又称为,G-POEM(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 

镜2.jpg

G-POEM(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的操作示意图:在胃窦距幽门5cm处建立黏膜下隧道,通过隧道对幽门括约肌进行切开,最后使用金属夹缝合隧道口

  经过严密的术前准备工作,春节前夕,消化内科汤小伟副教授团队凭借娴熟的内镜技术,在患者胃窦部黏膜下层建立隧道,精准切开幽门痉挛肌层。随着幽门舒张拓宽,胃与肠道实现了“畅通无阻”。

镜3.jpg

消化内科汤小伟副教授对患者进行G-POEM手术

  术后次日,陈婆婆呕吐感消失,术后短短48小时,便实现了从输营养液—半流质饮食—正常饮食的“三连跳”。

  “感谢你们,我不用再‘活受罪’了!”出院之后,陈婆婆在在电话回访时告知医生,过去腹胀、呕吐等症状已经大为改善,现在每天的进食量比过去增加了一倍,精神面貌明显好转。

G-POEM技术日渐成熟,造福川南地区胃轻瘫患者

  3月13日,61岁的糖尿病患者周阿姨,同样因胃轻瘫在消化内科实施了胃镜下G-POEM手术,术后效果与此前的陈婆婆几乎一模一样。

  据汤小伟介绍,大部分胃轻瘫都是糖尿病性胃轻瘫,这是因为长期糖代谢紊乱,引起胃部神经发生病变,胃壁肌肉麻木,无法持续提供胃动力(即蠕动减弱),导致胃排空困难,“约有30%至50%的糖尿病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胃排空减慢,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发展至胃轻瘫。”

  汤小伟在北京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做博士后期间,曾参与过多台G-POEM手术,他充分了解到这是国际上近年来开展的一项临床价值极高的新技术。回到忠山后,汤小伟所在的消化内科与内分泌科、核医学科等科室展开合作,最终掌握了这项新技术,并开始用于临床,给川南地区广大胃轻瘫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悉,G-POEM手术开创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轻瘫的新途径,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仅3公分左右)、患者恢复快、效果立竿见影等优点。

  汤小伟表示,随着G-POEM等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胃轻瘫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进食困难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G-POEM手术适宜人群

  该手术主要适用于难治性糖尿病胃轻瘫或胃肠外术后胃轻瘫患者,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较为严重,且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文/路霞 陈猛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