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8-27
“通俗来说,就是为患者进行放疗时,为射线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通道,在患者体内穿过正常组织直达肿瘤内部,让射线直击肿瘤细胞。”8月14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的后装治疗室内,随着防辐射铅门打开,穿过廊道进入后装插植放疗技术的操控室,控制系统、监视系统紧密相连。
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原主任、主任医师吴敬波介绍,目前使用的施源管中最小内径为1.7毫米,最大内径为2毫米。施源管与后装治疗机的施源器插植针相接,即是为放射射源造出的封闭通道,机器启动,放射源从通道穿过,与患者体内正常组织“擦肩而过”。
建立全封闭通道 放疗剂量翻番输入
“在肿瘤内形成微型定向核爆破。”吴敬波是这样比喻三维后装插植放疗技术的。和以前的放疗技术相比,三维后装插植放疗技术不再停留于体表的同时,输出的射线剂量是过去的2—3倍。为了让施源管在患者体内的路径“游刃有余”,医务人员不再凭经验徒手插植施源器。
据吴敬波介绍,在对患者开展后装插植放疗前,往往要进行一次模拟照射,研判进针位置。也就是说,不论是利用患者的自然腔道,还是通过施源管突破物理屏障建立通道,施源器放置的精度对医务人员来说,要求十分高。
有了高要求,即有了新难题,那么如何提升施源管插植的精度?“利用CT、磁共振等可视化现代影像技术,找准患者体内肿瘤位置后,在2D模板、3D打印模板、激光机角度仪的引导下,将后装插植针精准植入肿瘤内部。”吴敬波说,“每位患者的施源管模板均是‘量身定制’的,这一来,放射源通过全封闭通道在肿瘤内停留部进行足够大剂量的照射,好像在肿瘤内部进行了一次定向核爆破,令其失去活性,而不伤及周围的正常组织。”
多角度聚焦 破解放疗三大难题
谈及此,吴敬波坦言,3D后装插植放疗技术解决了传统放疗手段中最让医务人员头疼的三大问题。治疗中,人们常说量效关系,没有足够的剂量哪里有疗。放射治疗也是同理。常用的外照射放疗手段,放射线需经过正常组织后才能达到肿瘤,不可避免带来正常组织也吸收不少的射线能量,要实现高剂量的肿瘤照射,周围正常组织就不能承受。
人体的器官是要运动的,吴敬波以肺癌患者为例,患者在呼吸时,肺部会产生运动,肿瘤随之运动发生移位,导致“运动脱靶”。在3D后装插植放疗技术是将施源器直接植入肿瘤内,以肺癌为例,通过施源管输出的放射源停留在肿瘤内部,当在患者呼吸时,肿瘤与放射源的运动差值为0。
从精准度来说,后装插植有“话语权”。吴敬波表示,传统的放疗手段需对患者进行多次照射,位置相同,但射线进入患者体内时,不能100%保证与上次照射的路径相同,也就是在放疗中常遇到的“重复误差”问题。一点偏差,对患者体内的正常组织来说,无疑是“重创”。我们发展的3D后装插植只需一次治疗就完成了,没有重复治疗误差问题。
后装插植放疗技术解开了放射治疗中剂量不足、运动脱靶、重复误差三大难问题,让放疗更高效、更精准。用吴敬波的话来说,肿瘤细胞对后装插植放疗技术而言就是“上钩的鱼”,一旦植入施源器,肿瘤细胞则无所遁形。
由于该技术所需费用不高,且拥有质子、重离子射线相似的剂量学特点,吴敬波教授称之为“穷人的质子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该技术对患者的“破坏力”弱,对不满足化疗、放疗等肿瘤治疗手段患者来说,也是延长生命,提升生活质量的福音。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文:郭慧琳 江佩芸 图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