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让村小教师服下“定心丸”!泸州教育出台多项措施让农村学校焕发生机与活力

资讯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0-12-22

泸州市积极开展本土定向培养村小教师,打造研修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教育(图1)

叙永县赤水镇中心小学(叶晓琴 摄)

   “本土定向培养的师范生,不仅教得好、学生喜欢,更给学校带来了活力。”说起去年来学校入职的两位定向培养教师,叙永县摩尼镇李红村小学校长曹国旭止不住地高兴。

  李红村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小,教学楼、综合楼、运动场、师生食堂和教师周转房一应俱全,但近年来师生人数却连年减少,尤其是优秀教师留不住,这让曹国旭一度很发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村小硬件条件好了,但学生人数锐减,教师“留不住”是不少村级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去年9月,泸州市第一批本土定向培养的村小教师正式上岗,为古蔺、叙永等地村小教师队伍注入新鲜力量,同时,两地还积极自寻出路,组建研修联盟、提升教学质量,努力让农村教育焕发生机与活力。

教育(图2)

古蔺县观文镇文化小学教师王素指导学生课堂作业(殷涛 摄)

  定向培养本土村小教师

  “越来越多的孩子随父母进城务工在城镇学校就读,留下的大多是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古蔺县观文镇文化小学校长蔺正齐说。文化小学始建于民国时期,近年来,这所历史悠久的小学面临着很多问题:“师资力量薄弱,代课、临聘教师偏多,家长对教学也不满意。”

  前些年,农村学校缺教师,许多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拿到教师资格证便可参加公招考试,但上岗后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凸显。“农村教育本来就很薄弱,如果没有专业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蔺正齐曾对此很担忧。

  在李红村小学,8名教师中有3人是50岁以上的老教师,虽然在教学上经验丰富,但让他们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技术存在很大难度。而年轻教师因为家庭、职业规划等因素,常呆不了多久就往城镇学校考调,“留不住”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育(图3)

跨学区教学研讨(刘超 摄)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泸州市出台《泸州市免费定向培养村级小学教师实施意见》,采取生源本土化、培养全科化、就业定向化模式,委托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在3年内为古蔺、叙永、合江三个贫困县定向培养村小全科教师900名,于2016年启动首期300名村小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本土定向培养师范生不仅让村小教师留得住,同时,专业化的师范生培养让村小教师教得好。”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王鑫表示。

  去年,王素和闫佳利两名泸州本土定向培养的村小教师毕业后被分配到文化小学参加工作。“他们的加入为学校带来了活力,所受的系统化师范教育也能为学校教学提供保障。”蔺正齐说。为了让教师安心留下,文化小学翻修了周转房,老师可以选择在校内或者场镇居住。“没来学校之前对食宿有点担心,但看到崭新的教师周转房、食堂,心里踏实了。”王素说。目前,文化小学已有4名定向生在岗教学。

  与此同时,泸州市还积极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农村教师职称评聘倾斜等政策。为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叙永县制定按地理位置、工作环境、交通条件差异,对农村教师每月实行400-800元生活补助,对乡镇教师补贴300-400元。

教育(图4)

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开展计算机技能学习(来源:古蔺县永乐镇中心校)

  联盟、共享、协作促专业成长

  县域内南北教育差异大、校级之间质量发展不均衡,这是四年前叙永县义务教育的现状。

  为了搭建校际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实现区域内校际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提高中小学(含幼儿园)校本研修质量,2016年,叙永县按照强弱搭配、南北兼顾的原则,把中小学划分为15个研修区。次年,叙永县在此基础上,调整完善中小学(含幼儿园)区域研修共同体,组建研修联盟,把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组建为18个研修联盟。

  研修联盟的组建,为联盟内成员学校搭建了教学管理、学校发展、教师培训、学生成长等交流对话的平台,在联盟的组织指导下,叙永县各学校针对自身问题开展学校发展、教育教学等研讨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叙永县赤水镇中心校位于四川省与贵州省的交界处。2017年,赤水中心校被划分到该县第四联盟,与基地校叙永镇中心校同属一个联盟。

 教育(图5)

叙永县小学“联盟七区”教学研讨活动(刘超 摄)

  为了解决农村学校艺体教师紧缺的问题,叙永镇中心校配备专职艺体教师,建立音体美考核制度,帮助同一联盟的其他学校开齐开足课程,保证教学质量。

  今年47岁的朱远奇是赤水中心校的音乐教师,加入研修联盟后,他明显感受到教研活动增多了,教师交流氛围更浓厚了。“以前上音乐课就是唱唱歌,现在学习到多种教学方式,课堂内容也丰富多了。”

  在古蔺县,“共享课堂”的构建也帮助村小解决了教学资源紧缺的难题。如今,观文中心校的教师在学校上课,村小及教学点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同步听课,教师还能在线提问,保证学生听课质量。“村小学生大多缺乏与外界的交流,通过‘共享课堂’,实现了课堂同步、资源共享,可以带给孩子们不同的视野。”观文中心校校长罗宇说,如今村小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更积极了,教师上课也更有热情。不仅是区域内的学校互助提升,泸州还积极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一“东风”,把东部城市优秀的教育理念引进,提升自身教育水平。

  2020年9月,常山—古蔺东西部两地教学教研工作交流会在古蔺县东区实验学校举行。来自浙江省常山县育才小学和二都桥中心小学校组成的名师团队为古蔺老师们带来了展示课,并开展了专题讲座,充分发挥了名校长、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协作交流模式,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发展的机会,并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提供样本,让教职工直观感受到东西部的差距,促进理念的更新、方法的转变。”古蔺县东区实验学校校长傅涛说。 

教育(图6)

叙永县叙永镇银顶小学开展““爱家乡、探非遗、触匠心、助成长””研学实践(张明翼 摄)

  挖掘特色 打造校园文化

  家访,对于文化小学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校留守儿童多,许多孩子性格内向、不爱交流。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成长,文化小学的教师每天放学都会深入学生家中,与他们聊天、谈心。

  “家访主要是看看学生在家学习的情况,及时帮他们排忧解难。”闫佳利说,通过家访,孩子们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不少孩子在学习上都积极主动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校还以家访为切入口,建立了“诚信、感恩”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日常小事中诚信做人,学会感恩。

 教育(图7)

学生们正在进行“非遗文化”古蔺花灯排列(来源:古蔺县永乐中学)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泸州的农村学校也积极挖掘自身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距文化小学50公里的古蔺实验学校,学校挖掘古蔺本土文化,用兰花的君子、儒雅的形象浸润学生向上向善的品质。在叙永县叙永镇中心校,学校结合叙永“鱼凫关”的地理文化特色,构建了“锁钥文化”,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打开人生大门的一把钥匙正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农村教育的美好不仅体现在学校硬件的完善上,近年来,由于泸州市通过实施本土定向培养村小教师等举措,村小有了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助力解决农村学校师资薄弱、资源紧缺等问题;研修联盟、东西交流协作帮助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这种种举措,让农村教育重新焕发生机,让学生有了更多可能。

 教育(图8)

叙永县叙永镇中心校2020年6.1儿童节庆祝活动(叶晓琴 摄)

  (教育导报记者 殷涛)

  (来源:《教育导报》)

编辑:成欣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