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像溪水那样行走|泸州作家杨光英散文集作品研讨会举行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2-20

  知音齐聚听天籁,行走溪水如暖泉。2月18日,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文学评论专委会承办的杨光英散文集《像溪水那样行走》作品研讨会在泸州市博物馆会议室举行。泸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合发来寄语。市文联秘书长、作协主席张蓉,市评协主席徐潋,市评协名誉主席王应槐,市评协文学评论专委会主任陈善珍,市评协理论专委会主任李晓梅出席研讨会,肖体高、周跃刚等待20多名评论家、作家参加作品研讨会。

作品研讨会会场(曾佐然摄).jpg

作品研讨会现场

  张合在寄语中说:杨光英同志作品结集出版,难能可贵,为泸州文学宝库增添了珍品,为泸州文艺 事业增添了光彩。

  张蓉从文章的价值取向、乡土题材的拓展和升华、作家风格的形成三个方面对杨光英散文作品进行了评论。张蓉说,纯文学吸引人,靠情节、语言、思想。杨光英的散文情感真挚,从平凡的点滴中撷取感人瞬间,让人心灵共鸣。杨光英以近乎白描的写法,齐万物的慈悲心态,潜移默化的美与不由自主的沉醉,不饰雕琢的升华,拓展了乡村视界。杨光英以文为媒,背起行囊走向远方,不辞辛苦奔波采访,文字磨砺出锋,思想闪出光芒,其文平淡而感人,自有其温婉风格,自不失为绚丽画卷。

书封面(曾佐然摄).jpg

作品封面

  徐潋在《静默地书写没有被固化的乡土记忆》评论中说,散文的表达,一要处理好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的关系,即时空虚实的结合;二是要注意框架,即主题下要有归类感。三是文本和标题的表达要有多样性,注意细节描写等。没有被固化的乡村记忆,“像溪水那样行走”的凝香,在杨光英的笔下,是作者一个人的记忆,也是一个人一段历程的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王应槐在《关于散文的思考》中说,杨光英以教师的道德和责任来写作,以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态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念和对社会现实的种种疑窦。杨光英的成功之处,最为重要的是,她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使命感,因此,她的作品,除了具有审美感,更为重要的是,具有道德感,良好的道德操守,是一种充满了社会功用的良心文章,生命文章。

  陈善珍在《浪漫与质朴的邂逅》评论中说,杨光英的写作是典型的本色写作,杨光英就是这样一条小溪,行走在她生命的河流上,弹奏着叮叮冬冬的人生乐曲。读杨光英对乡村的追忆犹如在翻看一本镌刻在泥土里的书,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记忆,每一种味道都散发着特定年代的气息,遥远而又温馨、质朴得就象田野中的泥。

  李晓梅作了《做自由行走的花——散文如何活在当下》评论。李晓梅在评论中说,文人的人生追求:安贫乐道,恬然自适;文学的审美倾向:宁静优雅,温柔敦厚;人文情怀:浪漫质朴,情谊深厚。“像溪水那样行走”是一种可以获得生活理想的方式。它条理清晰,且实用,强调的是保持稳定并能够掌握主动性、坚持等。只有坚持不变的原则,并以沉着平缓的步伐行走,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参会人员纷纷发言,对杨光英的作品提出中肯的评价。杨光英分享她的创作历程和心得,对各位评论家提出的建议意见表示感谢,将落实到今后的写作中。

作者杨光英分享创作心得(曾佐然摄).jpg

作者杨光英分享创作心得

  《像溪水那样行走》是杨光英第二本散文集。该书共分为五辑:《一片春心在海棠》《一场相遇  一场眷念》《悠悠稻草香》《找寻梦中的凤凰》《茶意人生》。有作家对一年四季各种风景的细细品味,有作家对相遇的各种人物的品读与赞赏,更多的是作家对缘分的格外珍惜与眷恋,对他人的宽容与理解;有作家对往事的回首与思念,尤其是对农耕生活的细腻描绘,渗透着她童年生活的丝丝缕缕的痕迹,散发着挥之不去的似浓似淡的乡愁。

参会人员合影(曾佐然摄).jpg

参会人员合影

作 家 简 介

  杨光英,四川泸县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坚持业余创作30多年,有数百篇散文和报告文学在各级报刊和媒体发表;多篇文章获奖;散文入编《当代四川散文大观》《中国西部散文集》。合著《逝水留香》《走读泸县龙桥》,出版个人散文集《心境向暖》。

(曾佐然 摄影报道)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