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宜宾非遗项目,你知道哪些?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6-12

今天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一件件好物

编织出非遗千百年时光

惊艳世人的宜宾非遗

你知道哪些?

国家级项目

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以杂粮酿造为特色的五粮液,其前身可追溯到宋代的“姚子雪曲”。大约在明代,陈氏在宜宾开设温德丰糟坊,亲任酿酒师傅,几经摸索,创立了“陈氏秘方”。民国初年,邓子均继承“陈氏秘方”后,又多次对配方进行调整,使之在配比上更加科学合理。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合理配比的“陈氏秘方”为核心,整个生产过程由制曲、酿源、勾兑等三大工艺流程一百多道工序组成。1915年,五粮液在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从此享誉世界。

nEO_IMG_2.jpg

nEO_IMG_1.jpg

五粮液百年老窖池

江安竹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安竹簧”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它构图新颖,结构有疏有密、有张有弛,人物栩栩如生,独有粗犷、质朴、精美的艺术特色。包括竹簧、竹筷、竹雕、竹根雕、竹编、竹具、竹装修七大类,上千个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nEO_IMG_3.jpg

nEO_IMG_4.jpg

nEO_IMG_5.jpg

大坝高装

这种融戏剧造型和杂技表演为一体的民俗活动,类似中原地区的“抬阁”,大坝苗族乡的高装戏台之上往往会上演川剧名段,如“天仙配”、“西游记”等等。

nEO_IMG_6.jpg

苗族蜡染技艺

珙县苗族蜡染色彩以蓝白为主,偶有红、绿搭配,有的还点缀少量彩绣,清新如淡云蓝空的互托,明快如高山流水的旋律,古朴中包含粗犷,简略中蕴藏典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珙县地区的苗族同胞将蜡染成品做衣饰、百褶裙、围腰、卧单、枕巾、帐沿、门帘、包单、蚊帐等。调蜡、碾布、绘图、渍染、去蜡……要实现珙县苗族蜡染的这些工艺,需要蜡锅、蜡刀、熨石、案板、染缸、清水锅等工具。

nEO_IMG_7.jpg

nEO_IMG_8.jpg

nEO_IMG_9.jpg

省级项目(选)

南溪哈号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哈号是古时生活在川南一带的人们发明的,用于集会、祭祀、战争。后僰汉杂居,传给汉人并广泛传播,但哈号则逐渐成为一种民间的娱乐乐器,所以有“泥蜂催下田,哈号吹过年”“哈号嘟嘟吹得圆,看到看到要过年”等谚语流传。

nEO_IMG_10.jpg

宜宾小彩龙

宜宾小彩龙舞龙的汉子可以是三、五、八个不等,表演人员在持宝人的带领下他们自编自导的舞蹈金钱吊宝、三宫骑大马、艺术灯、黄龙缠身、盘根错节等50多个造型动作挥舞的潇洒自如,伴随着鼓、锣、钹等乐器作为舞龙的音乐,彩龙时而腾跃,时而绕柱盘旋,龙身,龙尾随龙头的起伏而旋转,依依相随,浑然一体。宜宾小彩龙2011年被列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nEO_IMG_11.jpg

李庄草龙

李庄草龙龙骨取自竹,龙身为稻草,龙须为麻线,真正天然环保无污染。“草龙舞”作为李庄古镇独特的民俗活动,历史悠久。据了解,该舞起源唐代,李庄人利用谷草本身特有的颜色,扎出金色草龙。

nEO_IMG_12.jpg

nEO_IMG_13.jpg

(图片来自川观新闻 庄歌尔 摄)

宜宾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一种民俗艺术品。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山东面塑起源于菏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nEO_IMG_14.jpg

市级项目(选)

宜宾芽菜制作技艺

宜宾芽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产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香、甜、脆、嫩、鲜,并得以代代相传成为四川家喻户晓的传统酱腌菜。

nEO_IMG_17.jpg

nEO_IMG_15.jpg

nEO_IMG_16.jpg

高县土火锅制作技艺

高县土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那时有把土火锅当年饭的习俗。在这几百年的历史里,高县土火锅的制作工艺不断变化和提升着,直到现在,在高县仍然有“无锅不过冬、无锅不过年”的传统。

nEO_IMG_18.jpg

nEO_IMG_19.jpg

nEO_IMG_20.jpg

高县土火锅与四川麻辣火锅不同的是,它几乎没有麻辣,更多的是汤底的浓醇与鲜美。烹饪土火锅工序相当复杂,需要的食材也是相当丰富,烹饪时间大概需要三个小时,所以,想吃上一顿高县土火锅,就得需要有足够的耐心。2019年,高县土火锅烹饪技艺列入了高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叙府糟蛋传统制作技艺

经史料考证,糟蛋始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2011年叙府糟蛋传统手工技艺,成功申报为宜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nEO_IMG_21.jpg

nEO_IMG_22.jpg   

珙县麦秆画

珙县麦秆画源自秦汉,最初是僰人的图腾图案,挂在厅堂以作驱邪之用。时光流过2000年,如今,它早已走出川南深山,来到东南亚、澳洲、北美等地,让全世界一起品鉴古老东方的美与传奇。珙县麦秆画传承人李德芬介绍,麦秆画与珙县洛表镇麻塘坝的“僰人岩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初挂在厅堂辟邪,后用为装饰欣赏。

nEO_IMG_23.jpg

(来源:宜宾新闻网)

编辑:邱果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