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和“蔺”过大年】好书推荐 | 墨香中的春节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2-05

  辞旧迎新,灵蛇跃动,新的一年,你的读书计划开始了吗?

  岁聿云暮,书页轻启,回首过去一年的阅读时光,宛如一条熠熠生辉的长河,每一本书都是河中闪烁的明珠。

  本次书单,选取了一些适合反复阅读的古蔺书籍,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品味蔺州的独特韵味!

Part.01 《品味古蔺》 

1.jpg

  内容简介:

     古蔺,既是一座值得细细品味的秀美小城,也是一个值得反复品味的神秘之境。这本书是应中共古蔺县委宣传部邀请,由中国国家地理·美食地理组织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创作的。本书由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农艺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创作完成,能展现给你一个丰富多元、无比精彩的古蔺,你也能通过了解有关古蔺多学科的知识进而了解古蔺的魅力所在。

  来源:《品味古蔺》编审委员会

  出版:天地出版社

Part.02 《古风蔺韵》

2.jpg

  内容简介:

  为弘扬传统文化,古蔺融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功打造古蔺二十四节气古风系列视听节目品牌,用创新表达传统,让传统浸润当下。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习俗为故事角度,以古装为拍摄风格,精心编写各集剧本,精挑拍摄地,将古蔺特色文化嵌入系列短片中,吸引群众围观。《古风蔺韵》集《古蔺二十四节气古风系列片》影视剧本、地方元素、拍摄心得于一书。书中,作者秉承创作本源、弘扬匠心精神,用脚步丈量蔺州大地,用眼睛发现家乡大美,用文字抒写个人情怀,用心灵感应时代脉搏,将属于其个人的体验、思考、感悟与风景相遇、与文化相遇、与世界相遇以视听语言之形,扬文化传承之魂。

  编著:刘增明

  出版:线装书局

Part.03 《见证古蔺》

3.jpg

  内容简介:

  昨天新闻,今天历史。点赞过去成就助力未来辉煌。二十七年来,记者以思想为笔,激情作墨,用新闻宣传特有的力量,与全县人民一起推动古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亲身感受,些许思考,辛苦记录,呈现浏览。《见证古蔺》分上、中、下三册。上册《时政要闻(1996-2022年》,是记者本人对古蔺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如何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发展经济和努力进行地方建设,内宣外宣所用稿件的再现。中册《通讯报道(1996-2022年)》,包括人物通讯、工作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侧记特写、评论演讲、专题解说及散文随笔等方面内容。下册《图片新闻(1996-2022年)》,包括重大活动、好人好事、城建风光、快乐之旅美酒美食及他山来玉等主要内容。阅读此书,可以见证古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编著:丁政鑫

Part.04 《红色古蔺 》

4.jpg

  内容简介:

     《红色古蔺》是古蔺本土最为权威和最为全面反映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和古蔺地下斗争历史的资料,由四渡赤水、红色故事、革命烽火、铁血英豪等四部分组成,内容权威、全面,是古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也是全县干部群众传承红军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编:中共古蔺县委宣传部 古蔺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中共古蔺县委党史研究室 古蔺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教学点

  编辑:朱文国

Part.05 《蔺州硝烟》

5.jpg

  内容简介:

  大娄山脉山高路险,沟壑纵横。古蔺,就处于大娄山脉与四川盆地交会处。1950 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大西南进军的强大声势下,古蔺地方武装迫于压力不得不投诚,古蔺顺利实现第一次解放。古蔺特殊的地形为逃窜土匪提供了藏身之所,不久,遭受打压的周边地方残匪纷纷涌入,一时间,境内匪众竟达十万人之多。与此同时,国民党蒋介石在台湾不断指挥潜伏特务进入古蔺,利用各种手段蛊惑煽动民众。古蔺地方武装意志动摇,与外来乱匪幻结串通,烧杀抢劫,袭击政府,无恶不作。

  不久,由于藏区匪患严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派任驻防古蔺的县长曹仕炎奉命带领解放大军进藏,由十六军派任的县长杜永田接任。土匪趁换防之机壮大武装,乘虚而入,猖狂至极由于兵力不足,古蔺县委、县政府及解放军奉命撤出古蔺到叙永办公。此举为西南局和西南军区认真研究敌情后作出的战略部署,即“撤离古蔺,诱敌深入,一网打尽”。在川南行署、川南军分区有计划有步骤的指挥下,经过艰苦战斗,终于实现古蔺第二次解放。

  古蔺匪患之重实属罕见,剿匪斗争惨烈悲壮。剿匪故事在匪战幸存者、民众中讲述着,重现着。本书将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搜集整理,结合史料,力图打捞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再现那些深藏于时间深处的英雄人物,同时向剿匪战斗中牺牲的人们致以永恒的敬意。

  编著:高雁

  出版:团结出版社

Part.06 《四渡赤水在古蔺》

6.jpg

  内容简介:

  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亦称为“四渡赤水战役”,战役时长111天。中央红军3万余人,以运动战方式,在川滇黔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巧妙穿插于国民党蒋介石重兵之间,灵活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并创造战机,在运动战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掌握战场主动权,从而走向胜利。这不仅得益于红军独具的英勇和胆识,更彰显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四渡赤水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创造的神话般的奇迹,成为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引以为傲的最“得意之笔”。

  古蔺是四渡赤水的主战场,是“四渡赤水”每渡必及的唯一县。中央红军转战古蔺共54天,足迹遍布古蔺县境现辖的23个乡镇。四渡赤水战役的战火烧红了古蔺,“红色古蔺”名副其实,成为毛泽东“得意之笔”中的“得意之地”。

  主编:王海清

  出版:古蔺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Part.07 《少女奢香》

7.jpg

  内容简介:

  蔺州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似群龙舞动,又有连天碧绿可谓龙腾虎跃,人杰地灵。小舍兹固然聪明伶俐,又不乏环境熏陶和优良的教育。高山铸成脊梁,泉水陶冶柔情,茫茫林海炼出博大胸怀。偏僻而不偏见,闭塞而不闭封,似山鹰飞翔于天际,似骏马奔驰在原野,是巾帼而不让须眉,是木兰怎不驰骋于疆场……

  在水西成就的一番伟业,印证了毕摩的预言。不,印证的当是蔺州的培养和教育,印证的是博览群书吸纳众长,印证的是天真无邪的童心,印证的是言传身教的民族大义,印证的是对民生的切身体验……

  把小舍兹放进一个个生动活泼场景的同时,也把一些蔺州生活趣闻录记。想了解深闺奢香那些事吗? 不妨一读,蔺州的山花格外耀眼,赤水河的涛声来自久远……

  编著:郭毅

  出版:中国文联出版社

Part.08 《走进白沙会议》

8.jpg

  内容简介:

  古蔺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县,也是四渡赤水每渡必及的主战场。古蔺县白沙场,是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四渡赤水战略文献《告全体红色战士书》和发出挥师东进、再占遵义进军令的地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在此召开白沙会议,研究解决扎西回师东向后的军事、政治、思想、路线和行军保障等事宜,并在此发布了6份重要文令。红军长征中召开的白沙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运动战”思想为党和红军指导思想;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提出“把全党同志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要求做到有纪律地筹粮以保障二渡赤水战役。白沙会议的高规格和众多关键、及时的决策使得全体红色指战员振奋了精神、明确了目标、坚定了打胜仗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和军事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央红军在白沙场期间,发生的感人事迹不因历史的逝去而模糊。一代伟人将亲生骨肉留在白沙人民中间,白沙人民用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米羹喂养红军后代,用祖传药方为红军治病疗伤,用鲜血和生命保护红军战士的安全,挽救红军战士的生命,成为红军打胜仗的坚强后盾。白沙场14位青年随古蔺800多男儿一道参加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让我们走进书籍,走进白沙会议。

  出版:中共古蔺县委员会、中共泸州市委党史研究生、中共双沙镇委员会

Part.09 《蔺州雅俗》

9.jpg

  内容简介:

  古蔺民间蕴藏着典雅醇厚的雅俗文化,播撒于古朴敦厚的民俗风情中。说它“雅”,可以登佳节庆典、修桥筑路、建房造屋、婚姻嫁娶、生日寿诞、丧葬祭祀等大雅之堂;说它“俗”,可乐见于招财送宝、酒席筵前和街谈巷议之中。《蔺州雅俗》一书,意在把昔日古蔺民间的雅俗文化,包括喜庆文化、丧葬文化、休闲文化、礼俗文化等等,端到一张无形的文化餐桌上,让人们品尝其原汁本味。

  主编:胡良伟

  古蔺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组编

Part.10 《古蔺山歌》

10.jpg

  内容简介:

  “山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情妹好耍媒难做,妹不招手哥不来”。地处乌蒙山腹地的古蔺,赤水河三面环绕。这里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深厚,上千首民间山歌独具魅力,或婉转悠扬,或如泣如诉;近听字字珠玑,远听春雷阵阵。高山峡谷,平坝丘陵,无不是古蔺人情感喷发的大舞台,袅袅山歌,共同见证了山里人美好爱情的抽惠扬花。

  本书收录了许多古蔺脍炙人口的山歌,值得了解。

  出版: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

Part.11 《古蔺花灯》

11.jpg

  内容简介:

  古蔺花灯是以古蔺为中心,流传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中游地区。是流行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艺术,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相传源于唐宋,据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又据《古蔺县志》记载:清代中叶,古蔺花灯已盛行民间,俗称"扭扭灯",每年正月初二至十八,村寨各路灯棚走街串巷"耍花灯,贺新年",说唱吉祥,祝福平安。经历数代人的传承,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古蔺县也因之被称为"花灯之乡"。古蔺花灯节目的内容有"贺年祝福"、"赞勤斥懒"以及传播公理公德等,但主要表现的内容则是山区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本书收录了古蔺花灯多种唱词,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本书将给你带来不同感受。

  出版:中国文化出版社

Part.12 《骆健郎》

12.jpg

  内容简介:

  骆健郎,乳名安良,四川古蔺田坝(今彰德)人。幼失双亲,由伯父胡秉宗抚养。少时受古蔺辛亥革命志士的影响,思想上逐渐由懵懂而明辨是非且仗义豪侠,婚后家庭和睦,育有两女。在乡下,经常打抱不平,惩恶扬善;在成都高等学校读书期间,积极追求进步,参加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并矢志投身其中。后浪迹江南以卖报为业,经成都同学介绍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军校期间,结识了南京姑娘赵庆熙并在后来与之结为伉俪。第一次淞沪战役中,骆健郎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上尉连长,身先士卒,在与日寇一中队长肉搏中身负重伤仍奋勇杀敌拼着生命最后一息血刃敌酋,最后身中六弹壮烈牺牲。其中还描写了他与两任妻子的先后情愫,融入了民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花灯。本书史实确凿,内容丰富,也极具地方文化色彩。

  编著:郭毅

  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

Part.13 《邓均吾诗文选 》

13.jpg

  内容简介:

  邓均吾(1898年11月5日-1969年9月3日),本名邓成均,笔名均吾、默声,四川古蔺人,中共党员。现代诗人、翻译家、教育家、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浅草》《创造季刊》编辑,中共古蔺县委书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现代著名文学社团——创造社、浅草社的诗人、文学翻译家。由于他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文学活动时断时续,所写的诗文散失较多。原重庆人民出版社曾经收集、整理和编选,因十年动乱而中断经过多方查找、收集,邓均吾现尚存的有新诗198首、旧体诗356首。《邓均吾诗文选》一书比较全面、丰富地收入了邓均吾的诗文。

  编著:邓颖

  出版:重庆出版社

(来源:古蔺融媒)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