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泸州老城是啥样?这幅35米画卷再现宝来桥老桥、东门口码头……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9-25

  澄溪口杀猪巷老街景、宝来桥的老桥、东门口的码头……

  日前,泸州乡愁摄影家王伟完成了长35米的《我家就在岸上住》白描手绘画卷。画卷上,记录了上世纪70年代泸州澄溪口至锁江塔江岸沿线的老城街景及人文烟火气。

微信图片_20240925093918.jpg

《我家就在岸上住》澄溪口至馆驿嘴段老泸州风光。刘伟 摄

从长江之上远眺,记录城区江岸的时代印记

  王伟用白描手法手绘长卷并不是第一次。

  从2020年开始,作为泸州乡愁摄影家的王伟开始重拾画笔,从拍摄的老照片影像和记忆中找寻创作的灵感,先后绘制了200多幅有关泸州老城街巷、古镇老桥、城墙和码头的画作。

  每一次创作,他都会先构思好场景和细节,做到心中有数后,才开始提笔作画。每一幅画都不勾线打草稿,绘画时凝神静气,一气呵成,画幅有大有小,但从前期的绘画线条上隐约能看到比较粗放些,而后期的画风越来越细腻,线条也更加密集。比如同样的泸州老城码头,因视觉不同、场景不同而变得别具风格,画作讲述的故事也不相同。

微信图片_20240925093923.jpg

王伟正在手绘画卷

  在不断绘画的过程中,老泸州记忆中的模样早已深深印入脑海。王伟说,如今完成的这幅《我家就在岸上住》,是从澄溪口码头出发,经铜码头、耳城、凝光门、宝来桥渡口、东门口大码头、馆驿嘴到锁江塔,是用站在长江之上的视角去看泸州上世纪70年代的老城江岸,每一处场景首尾连接,将绵延约10公里的江岸浓缩在35米长的画作中。“画完整的老城江岸,还是第一次尝试。”

  这幅35米巨作上,画着近百艘船,有帆船、轮船和渔船,还有修船,7座老桥,江上有人拿着游泳圈、抱着浮木“放滩”,还有数不清的川南瓦房楼栋和吊脚楼,再现数百人物在江边生活的情景。上世纪70年代的码头与商路,画中仿佛“穿越”到昔日的繁华,将时代烙印。

画作填补影像上的“空缺”,旧时场景历历在目

  从杀猪巷到江岸的各个大小码头记忆,还有“倒桶子”和在江边种豆芽、纤夫拉船、江岸祭祀……细看这幅画,很多场景都在讲述泸州的老城故事。

  王伟说,自己是在长江边长大的,画作中充满了儿时的回忆。如今,仍在的老建筑不多了,他收集拍摄的老照片也只是一部分老泸州的模样。而将记忆入画,正好填补了影像上的“空缺”,能更完整地展现出当时的城景。

微信图片_20240925093928.jpg

后期的画风越来越细腻,线条也更加密集。刘伟 摄

  王伟记得,小时候,澄溪口杀猪巷是城里专门宰猪的地方,很是热闹。澄溪口码头,上至蓝田坝、纳溪、江安、南溪的船都在这里上船,码头还有很多过路船,热闹非凡。从码头过江到沙湾,有依江漂流运输而形成的木材交易市场,还有搬运公司,当然,还少不了当时蔬菜公司的一个河边作坊。当时,作坊就在江边,岸边摆着10多个拌桶(木桶),每次路过这里,都会停着看好一会儿,工人们将河沙装进桶里,再铺上绿豆,上面盖上稻草,然后就近在江中取水浇在上面,两三天时间绿豆芽就长出来了,然后挑到市场上去卖,一斤豆芽售卖四分钱。

  此外,还有以前泸州的“清洁管理所”。每天早晨,有人会拉着写着“清管所”字样的木桶车沿街叫喊“倒桶子”了。那时,泸州居民家中没有厕所,大家都用瓦罐、马桶如厕,木桶车负责收集粪水,然后装满的粪车会集中到清洁管理所处理。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和记忆中的场景,都被收入了画作中。

希望建起“展厅”,让更多人看到老泸州城

  “以前的画卷都是通过展览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但展示的时间有限,而长卷展示起来也不太方便。”王伟说,宣纸长卷很软,画作完成后,他曾找地方完整展示了一次,很多人聚过来看,结果有人不小心踩上了脚印,事情虽小,但他却有些心痛。

  王伟说,他从澄溪口一路画到水井沟时,突然想放弃,认为自己画不下去了,连忙打电话叫来好友,给自己“鼓鼓气”。对于作画人来说,中途放弃往往更是不甘心,全凭决心来支撑。

  经过3个多月的创作,这幅主题画卷已全部完成,但还需细节改善、题名、标注和制作完整照片和视频。除了画作外,王伟还边画边创作了几首歌唱泸州老城和两江的歌曲,最终想与画作成为“一体”,以便更加完整地呈现出老城生活街景的全貌。

  王伟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聚集力量建设一个有影像和记忆手绘“古城泸州”的综合展馆,邀请志同道合的泸州画友、摄影爱好者们参与,用作品长期展示的方式,完整陈列展示出泸州老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风情,将泸州老城的记忆延续下去。

(来源:泸州发布-川江都市报 记者 杨理)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