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泸州籍著名作家杨雪散文《群山掩映的文明》获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8-12

1.jpg

  2024年8月8日,吴伯箫先生逝世42周年纪念日前夕,由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省写作学会、垂杨书院、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中共莱芜区委宣传部,莱芜区文联(社科联)、莱芜区融媒体中心、莱芜区教育和体育局、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莱芜区凤城街道办事处主办的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颁奖暨第五届启动仪式在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举行。

  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自2023年3月启动以来,历时半年征稿,共收到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参赛作品2854件,经过初审、初评、复评、终审,共有3篇作品被授予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荣誉奖,10篇作品获一等奖,15篇作品获二等奖,25篇作品获三等奖,5篇作品获理论奖。本届获奖作品主题鲜明,风格多样,语言情感饱满,整体质量较高,获奖作者面广,既有专业作家,更有优秀的基层作者,他们来自全国18省(区),达到了活动的宗旨和目的。

  为传承和弘扬济南市莱芜区籍著名散文家、教育家、“老延安”吴伯箫先生的文化精神,大力推动原创散文创作,自202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吴伯箫散文奖全国散文新作品大赛”,在全国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仪式上,同时启动第五届吴伯箫散文奖。据悉,吴伯箫散文奖自第五届起,将由一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

  据悉,泸州籍著名作家杨雪散文《群山掩映的文明》获得二等奖。现将此获奖文章刊出,与大家分享!

2.jpg

《群山掩映的文明》

文/ (四川泸州)杨雪


3.jpg

  川南的纳溪,座落于长江与永宁河交汇处,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此乃我故乡矣。

  故乡人文物事、山水风光、传奇故事之舒心与大美多如星星闪烁,让人惊奇又令人神往。

  曾读过前人描绘故乡的诗:

 (一)

    半江灯火纳溪城,隐隐飞烟隔水明。

    安得峨眉山下月,夜来极浦看潮生。

    (二)

    落日江天四峡高,纳溪城外暮生潮。

    可怜渔子收菱芰,不及霜前早返桡。

(清·郑瑞玉《过纳溪》)

  故乡山水之美,既是动感的,又是静态的。我在探寻故乡人这种追寻美、创造美、护佑美的心灵世界之时,发现文明之火的点燃、照亮、持续,驱散了这块土地上的愚昧、阴暗和丑恶,文明之光的温暖、滋养,让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懂得与自然共生同息的道理,明白世间至爱至理的大义。远在三国时代,诸葛孔明平定边乱,在纳溪插旗山插旗为誓,与边地少数民族茶马、粮匹互市,这种不以刀枪杀伐而以誓约条款的文明方式,以征服人心换取平安发展的高超智慧,深得故乡人民的欢心。至今,故乡人仍津津乐道于诸葛亮的智慧、忠贞以及七擒孟获等的故事传说。甚至在诸葛亮忌日,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

4.jpg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流逝,文明之光的辐射和照亮从未中断过,这就是书院的兴起和蓬勃。教化启智,勤劳创造,文明中兴,一个地方的繁盛发展,除了有一个大的安定的环境外,与文化教育的发达程度紧密相关。

  在清代,纳溪的书院教育已至一定规模并兴盛一时,这为纳溪的文明传承、教育发展、耕耘幸福极具影响。时任纳溪知县的杨道南在考察云溪书院时,看到学子们在贫寒中依然勤奋苦读、学有所成而感慨并赋诗赞许:

地贫役重少闲期,安得论文与赋诗?

东道勉供大吏去,开窗忆作秀才时。

弦歌声里多名士,妇幼碑中有好词。

政拙敢云兼教养,东风桃李付良师。

(清·杨道南《考察云溪书院》)

  清代的另一书院,铜鼓书院,这座距纳溪城西二十里,藏于群山之中的书院,则更具特色也更有意味。

  铜鼓书院,早前为寺,传说建于唐开元五年,后几经毁损,又重建。但从现存史料来看,确切得知是清代嘉庆十八年纳溪县志中疆域志记载:治西近城乡二十里,国朝康熙五十四年建,前有溪涧,秋时水流声如铜鼓,因名。

5.jpg

  至今,纳溪铜鼓村名沿续至今,现规划为纳溪区大渡口镇的一个自然行政村。当时铜鼓寺的主持常参对传统国学挚爱深研,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他顺应时代,将寺改为书院,并请到了时任泸州永宁道观察使的大学士、大名人赵藩前往铜鼓寺倾心相叙。赵藩,这位深怀家国情怀的真名士,迄今悬挂于成都武侯祠的他的“攻心联”,不仅展示了他异于常人的智慧才学,也显示了他的理想抱负,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也为常参传播国学,这一文明之光的举措甚感欣慰,爽快答应高僧常参主持的请求,为铜鼓寺更名为铜鼓书院题写院名。之后,当地人称为“鸡婆学”的朗朗书声响彻书院内外,为绿水青山包围的铜鼓村注入了无边活力。

  赵藩对纳溪的印象是美好的,因为得益于文明之光的照耀和传递,这方水土如此美丽、人民如此纯朴、善良,他为此留恋、感叹:

晴川百里千盘曲,叠嶂循川合又分。

五月骄阳红到水,四山修竹绿成云。

不知浮世龙蛇斗,信有幽栖鹿豕群。

(清·赵藩《纳溪至江门道中即景》)

  循着先贤赵藩的诗意,我重回故乡,沿着野鹿溪的山环水绕,走进铜鼓村,走进铜鼓书院,让曾经的文明之光,再次给我启迪和照耀,给我探寻的信心和勇气。

6.jpg

  当我站在铜鼓村野鹿溪的古老石桥——久安桥上,远远看见书院旁那颗硕大的黄桷树时,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瞬间漫过我心壁,让我有了几多深思、几多感慨。据说这棵巨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要四五人才能合抱,而许多树枝上系上了众多红绸,是周边百姓来此采叶熬药治病祈愿所系。中国红,是一种幸福、吉利的象征,能够镇住一切不利和病害。而眼下我脚下的古石桥,实际上是一座龙桥,龙的造型虽然有所毁损,但大体棱角仍存。友人告诉我,这桥的历史不短,传说建于明代,而桥中央的石壁上,有宝剑石刻一枚。后来,我与文博专家、书法家、原泸州市博物馆馆长叶荣光先生聊起这事,他告诉我,这种在桥中央或洞顶雕刻剑戟等兵器图案大都始于宋朝,是道教的一种仪式,相信能镇住兴风作浪的河妖或魔怪。这种向善向美向往幸福的理念,在铜鼓村已经深深扎根于民众心间。我沿着古老的青石阶梯,走进铜鼓书院,发现铜鼓书院,为铜鼓苑,后人叫铜鼓院,是因为当年赵藩故意为之,取多音字,是让人遇到问题要多加思考,而不要人云亦云之意。

  在书院的石墙上,雕刻有彩绘的八仙过海石像,每枚栩栩如生,惊美异常,确是世间石刻精品。书院石墙上的这些石刻,实际上也凸显了书院的理念,要想匡扶正义、独善其身,必须饱读诗书、练就过硬本领、学会并掌握处理事务超于常人的智慧和技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既彰显了读书人做事的个性,又隐含了读书人做事需通力合作的共性。

  在书院内有两颗上百年的摇钱树。我来的时候,正是春光明媚的四月,摇钱树的枝叶翠绿而厚重,给人凝固而沉思,其勃发的生命韧度热烈而顽强,似在昭示我们什么。传说高僧常参在栽种这两棵树时,深有感触地对弟子们说:世间富贵如浮云,读书明理胜黄金。当我触摸粗壮的树干,一阵春风起,摇钱树的参差树叶竟婆娑起舞,似在回应常参的话语,让我久久沉默无语。

7.jpg

  离铜鼓书院不远处的古龙飞瀑沟,有一处天然岩石,形状极似八仙过海造型。当年常参主持是否看到这里的自然山石图,才有将八仙过海的故事刻于铜鼓书院的墙上?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知道,文明在这方水土播撒、流传、照耀,使这里的民众与自然相生相存更为认同和挚爱、更为和谐和相拥。

  流过铜鼓村的野鹿溪河,发源于凤凰湖泊山岩叠嶂的群峰中,然后汇入山下的长江,浩浩荡荡奔向大海。在铜鼓村附近,还有鹿羊村、鹿鸣村等与鹿相关的村名,千百年来,这些村名从未更改过。传说旧时这里仙鹿成群,逐溪而跑,野花遍地、景色宜人,让人留恋忘返,不忍离去。

  在铜鼓村,自然和文明共存,使其飞瀑流水更有意蕴、更有气势、也更有气质。即使村里引进投资商进行乡村振兴的旅游开发,也是全方位顺其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开发,丝毫不损坏植被和环境。四月,漫山遍岭的上百年的成千棵桐油花开,一阵阵郁香随风弥漫,硕大的树枝上,在新绿的陪衬下,成簇成簇雪花似的白色的桐油花极具观赏性,而花谢后成熟的桐油果又成为当地村民的另一重要经济收入。

8.jpg

  正因为见解相同,村干部、开发商、村民达成了罕见一致、高度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旅游发展理念,自觉保护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清溪边、在绿树花草旁、在路边游道上,都竖有文明提示牌、花草溪树保护板,当然也有安全警示图。正因为意识到位,文明之花越开越艳,铜鼓村古龙飞瀑景区的野生植物才得以进入世人视线。这里成百上千的野生植物让人惊叹,让人喜欢。我第一次知道并看见鸭儿花就是在这里。据说采摘鸭儿花放进水盆里会自行旋转不停。四月,是鸭儿花的盛放期,亦是萤火虫对鸭儿花最佳的采蜜期。每到夜晚九、十点,铜鼓村的古龙飞瀑附近,星星般闪闪烁烁的萤火虫,刹是壮观,有时甚至飞到铜鼓书院旁,这便让人横生古人在此读书的幸福:春夜读书不寂寞,萤火飞来伴君心。

9.jpg

  那日,从铜鼓书院到古龙飞瀑不远的自然山水路上,短短的一程,让我认识了常春油麻藤,这种又长又大的植物,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之功效。我原以为只在热带丛林里才会有的植物,怎料在铜鼓村早已安家落户。另外,什么抱么果花、野桑果、百里蒿、润桢楠、野棉花、秤杆痛草等很多闻所未闻的植物和草药也是第一次看见和听说,这让我确信,在文明之光的温暖下,他们坚持在保护好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可持续发展,日子会过得更加舒心幸福、前景会更加可观。

10.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杨雪文学方面简历:

  杨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一级作家,现为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法人、会长;《西南作家》杂志总编;四川泸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泸州市文联副主席。著有诗歌,散文集十五种,其中散文随笔集《梦里故园》《川南的乡愁》先后荣获全国第四届和第七届冰心散文奖;作品曾获第二届四川散文奖,四川日报文学奖、首届格调美文奖、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等;还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当代》《文艺报》等海内外报刋发表过大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作品入选海内外上百种选本。

  杨雪电影创作方面简历:

  现代电影《小镇发明家》总监制、策划人、制片。

  电影文学剧本《我俩今年18岁》文学顾问。

  年代电影《石顶山起义》总策划。

  古装电影《斗酒》编剧,策划。

(来源:川南在线综合)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