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追忆 | 魏明伦的自贡情:“唇齿相依大半生”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5-30

  “我的主要剧本、著作大半在自贡写作,杂文的精品篇什在自贡写作,我对自贡有特殊感情。我和自贡的关系,是唇齿相依大半生。”——魏明伦

1.jpg

  2024年5月28日8时40分,著名剧作家、辞赋家、杂文家魏明伦因病去世,享年83岁。那个在戏剧、杂文、辞赋、楹联等不同领域恣意转换的文坛闯将,那个喜欢在创作中使新招、出奇招的“巴蜀鬼才”,从此离开了他一直热爱着的人间。

  临走前,他留下生命“最后的馈赠”——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四川省红十字会,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起萦绕自己70余载的“文学之光”。

他与自贡  唇齿相依

“九分之七”诞生于此

  魏明伦,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对中国戏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先后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

  1941年,魏明伦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父亲魏楷儒是川剧演员。从小,魏明伦就在前辈们抑扬顿挫的川剧高腔声中长大。前辈们看他热情好学,便拉他学唱。他这一开口,大家眼睛都瞪圆了!哪里想着7岁的小娃竟应声就唱,还学得有模有样。

2.jpg

由魏明伦戏剧馆提供

  魏父见儿子聪明机灵有天赋,又正愁养不活家里那几张嘴,便带领他走上了戏剧之路。他7岁学戏,9岁登台,取了个很实在的艺名“九龄童”。登台不久,便一炮而红,大街小巷都知道魏家出了个小天才。

  1950年,魏明伦进入自贡市川剧团(现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在这里一待就是近半个世纪,他历任演员、导演、编剧等职位,为自贡川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付出了辛勤努力。

3.jpg

由魏明伦戏剧馆提供

  进团不久,他便主演了《小英雄雨来》《望娘滩》等川剧。人生充满得与失,在收获鲜花的同时,他却不得不从小肄业。“我可能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一个拿不出小学毕业证的。”魏明伦曾说。

  人,并非台上被操纵的木偶,而是可以挣脱命运束缚的。于是,魏明伦鼓足自学的韧劲,台上扮演生旦净末丑,台下自修诗词歌赋。
  1957年,16岁的魏明伦就自编、自导、自演了川剧《冲霄楼》,并开始发表文章,主要有《广告式的剧评》《台风篇》《激流之歌》等。
  平民百姓的嬉笑怒骂,艺人生活的酸甜苦辣,还有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恩怨纠葛,他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写在戏里。他剧本特色之一,是把自己目睹耳闻的生活提炼成戏。
  创作于1979年的剧本《易胆大》是魏明伦9部大戏的第一部,也正是他自己生活的结晶。魏明伦曾在自贡乡场上目睹过川剧艺人贫困病逝,戏园书楼里停着棺材,书楼旁戏台上当地恶霸点戏,逼迫死者的遗孀唱川剧《吊孝思春》,魏明伦就把这件真事提炼写入《易胆大》。
  戏中“九龄童”之死同样取自真实事件。1930年,川剧“戏圣”康芷林被国民党一军需处长所逼,在重庆演出《八阵图》。康芷林带病卖艺,冒险“撕飞卡”“倒硬人”“抛头盔”,活活累死在台上。

  1980年,根据周克芹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编的《四姑娘》进京参加全国戏曲调演。

  1981年,魏明伦的两部作品《易胆大》《四姑娘》破例同时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剧本奖。次年,魏明伦和南国编剧的《巴山秀才》再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剧本奖。“魏明伦连中三元”震惊戏剧界。此后,他一年一戏,一戏一招,翻空出奇,变化莫测。

4.jpg

  1985年,魏明伦编剧的川剧《潘金莲》更是因“荒诞”激起千层浪。在舞台上,武则天、贾宝玉、施耐庵、红娘、七品芝麻官、女记者、女法官、安娜·卡列尼娜跨朝越国而来,重新审视历史小说人物潘金莲。当时,全国各地几十个剧种、200多家剧团纷纷排演。

  1995年,《中国公主杜兰朵》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本奖。同年,出任电影《变脸》编剧,影片先后荣获中国电影节华表奖最佳合拍片奖、金鸡奖最佳合拍片奖、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等系列奖项。

5.jpg

由魏明伦戏剧馆提供

  魏明伦所创作的《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岁岁重阳》《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好女人坏女人》九台大戏,其中前七部都是在自贡所写的。带动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十上北京、六下江南,演进中南海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足迹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受到邓小平、杨尚昆、钱其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表扬,多次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6.jpg

  1999年,魏明伦调离自贡,任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顾问,但他对自贡、对自贡川剧一直牵挂,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他曾满怀眷恋地说:“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自贡与我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我的戏剧是一朵花,那么它是由众人齐手浇灌而成的。”

  2022年4月27日,位于釜溪河文化博览园内的魏明伦戏剧馆在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是继成都安仁魏明伦文学馆、内江市中心魏明伦碑文馆后的第三个场馆,也是以魏明伦作品为主题最大规模的场馆,旨在传承和弘扬川剧文化,集中展现魏明伦的戏曲成就。

7.jpg

  在当天的开馆仪式上,魏明伦无限感慨地道出了对自贡这座城市的真情实意:“自贡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与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对它有着深深的感情,今天把戏剧馆建在这里,了却了我的一大心愿!”

  魏明伦还为这片他曾热爱的土地,留下了许多文化的余韵。比如高铁自贡站内的《灯城赋》就是他的作品,他曾深情寄语——“我祝福自贡这座千年盐都、中国灯城永葆青春,再铸辉煌。”

8.jpg

他的性格 德艺双馨

也爱结交朋友

  “我们相识有60多年了,就在不久前他还告诉我,想创作一部关于四川麻将相关的戏,圆了自己‘十全十美’的目标。”与魏明伦合作过七部大戏的川剧国家一级作曲兼指挥、市川剧团原团长廖忠荣,是魏老的同事,更是挚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有着喜爱阅读的共同爱好,两个青年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和合作伙伴。在自贡工作期间,只要是魏明伦编剧的作品,那么作曲和指挥一定是廖忠荣。

9.jpg

  横溢的才华,是魏明伦交友的“钥匙”。在82岁廖忠荣的回忆里,魏明伦可谓“手不释卷”,国内的、国外的书籍均有涉猎,新华书店、图书馆、舞台下、宿舍楼,都有他读书的身影。

  “敬业,能听得进去反对意见。”廖忠荣举了个例子,《四姑娘》曾十易其稿、反复打磨,但魏明伦却甘之如饴。

10.jpg

  “正是因为魏明伦先生的剧目,带动了剧团的发展,自贡川剧才能有今天的成就。魏明伦对中国戏曲和振兴川剧作出了重大贡献。”廖忠荣深有感慨地说。

  原市川剧艺术中心主任蒋刚回忆,2011年《夕照祁山》为了角逐中国第十二届戏剧节,邀请当时已经70岁高龄的魏明伦再次出山。短短两个月时间,魏明伦就先后五次回到自贡。当演员排练时,魏明伦就坐在台下审戏,一场一场地审,遇到不满意的地方,他就亲自上台给演员示范、讲解,纠正演员的表演细节;对演员的唱腔、导演的表现手法、舞美设计、音乐效果,他也一丝不苟、一段一段地审看,对字幕,他一句一句地审读,务求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每每排练完一场戏要花两三个小时,魏明伦从不嫌累,经常审戏到深夜,旺盛饱满的工作热情不亚于年轻人。

  最终,《夕照祁山》攀上中国戏剧最高峰,荣膺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在生活中,魏明伦也曾救过人。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森林大火。他赶赴大兴安岭采风,创作《还我青山》。在漠河县(现“漠河市”)一个破败的房子边,他碰到了在当地工作的冯宗裕,冯宗裕的妻女及亲戚七人来东北探亲不幸遇难。冯宗裕是四川邻水县人,如今孤身漂泊,想回家乡。魏明伦即以四川省人大代表的名义,把冯宗裕的遭遇上报。

  一个月后,魏明伦收到邻水县人大常委会给他的信函:“你不辞辛劳,远赴大兴安岭,深入特大火灾灾区……我们同意调动冯宗裕同志回邻水县工作,并于1987年9月12日向漠河县人民政府劳动人事局发去了调动通知。”

  欣悉冯宗裕即将调回四川邻水县工作的消息后,魏明伦叹道:“这次剧本没写出来,先‘救’了一个人回来!”

  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主任陈芋伶表示,该中心将准备复排魏明伦先生经典剧目,推出《中国公主杜兰朵》《夕照祁山》等经典川剧的青春版,把更多年轻人吸引到戏剧的大舞台前,让魏老的风采延续。

11.jpg

  盐都自贡是一个文化积淀很深厚的城市,常以精彩的盐文化感动着世界。许多文化形态在这里得到独特发展,许多文化人物在这里得到滋养而成长为参天大树。

  魏明伦的成就主要是在自贡这块饱含盐味的土地上取得的,他就是盐文化的精英,他因这座城市而闪光,这座城市又因他而骄傲。

12.jpg

  “人类在,戏剧在。”

  在魏明伦戏剧馆,馆中有一个9岁孩童仰头看戏的小雕塑。

  魏明伦曾说:“我想,这个雕塑意味着传承,希望后继有人、仰头看戏。”

  (除标注图片外,均为本网资料图)

(来源:自贡网 记者 周姝)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