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难忘的回忆!两位内江“水稻人”追忆袁隆平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5-25

难忘的回忆!两位内江“水稻人”追忆袁隆平(图1)

内江水稻科研人员组队赴湖南拜访袁隆平院士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记者采访和袁隆平相处过的两名内江人,追忆他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

  印象袁老——

  没有一点架子,英语说得很流利,合影时还打趣说“合影可以,但不收钱!”

难忘的回忆!两位内江“水稻人”追忆袁隆平(图2)

陈勇(右一)与袁隆平院士(中)合影

  “22日上午看到一条关于袁老逝世的假消息,就感到很震惊;后头看到辟谣消息,心中才舒了一口气;下午先是微信群袁老逝世的信息铺天盖地,再看到新华社登出袁老逝世的消息,可我还是不敢相信,还专门打电话向湖南一个育种专家求证,才知道这是真的。”5月23日上午,内江市农科院水稻所所长陈勇怀着沉痛的心情说,得知袁老逝世消息的过程,心情犹如坐过山车。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陈勇在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现场会、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组现场会常碰见袁老,曾赴湖南参加过袁老80周年学术交流会,前些年在中国(陵水)南繁论坛也听过他的发言,他对袁老有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和蔼可亲的老人;二是能讲一口流畅的英语。

  陈勇的电脑里,珍藏着几十张2010年赴三亚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总结会及超级稻现场观摩会的照片。这是他第一次与袁老有了“零距离”的接触。那时,袁老80岁,陈勇37岁。

  陈勇迫切想与袁老合影留念,但却又担心他是业界的伟人、名人,会不会不答应?在参观试验田的过程中,陈勇鼓起勇气提出了这个请求。可万万没想到,袁老竟面带笑容地爽快答应了,还风趣地说:“合影可以,但不收钱!”

  “零距离”感受过袁老和蔼可亲的,还有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范琼勇。2004年9月,在内江市农业局(现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的组织下,内江市县两级共16名水稻专家组队前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拜访袁老。

难忘的回忆!两位内江“水稻人”追忆袁隆平(图3)

范琼勇(右一)与袁隆平院士(中)的合影

  “感受到他没有一点‘架子’,而且很爱技术人员。”范琼勇回忆,袁老在会议室亲切接见了内江拜访人员,交流的时候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还风趣地说:“我又不是领导,我就是要见技术人员,你们在一线比我还辛苦,大家有啥都可随便说!”

  陈勇还对袁老的英语水平称赞有加。他记得,每逢有国外专家参加的学术会议,袁老总能滔滔不绝地用英语演讲个几十分钟,而且,他能与时俱进地掌握不少专业英语单词。“他作为一个老三届大学生,能用流畅的英语作报告,令我们晚辈很是惊讶。”

  据陈勇介绍,他最近看了一篇袁老回忆母亲的文章,才知道袁老的英语来自母亲的教诲。在这篇文章中,袁老写道:“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

  袁老与内江——

  他为内江水稻研究指点迷津,还说“我晓得四川内江搞稻瘟病抗病育种是过了关的!”

难忘的回忆!两位内江“水稻人”追忆袁隆平(图4)

陈勇翻看电脑中与袁老有关的珍贵资料

  范琼勇与袁老有过的最深接触,就是上文提到的2004年9月那次拜访。

  范琼勇说,当时,隆昌在搞水稻高产栽培项目,也就是所谓的“超级稻”。从2002年到2003年搞了两年,效果都不好。于是一大帮人带着一大堆问题,奔向了湖南……

  “听说我们是内江来的,袁老就说‘我晓得四川内江搞稻瘟病抗病育种是过了关的!”范琼勇回忆。而袁老言语中所表扬的团队则是,当时由内江市政协原副主席、内江市农科院原院长、国内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肖培村带领的内江育种团队。

  “原本计划半个小时的授课,袁老却给我们讲了近一个小时,又花了近半个小时专门回答我们的提问。此行,获益匪浅,尤其是根据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他建议我们:一是增加种植密度解决光照不足的问题;二是要早栽,利用早分蘖成穗;三是提醒我们注意病虫害防治。”范琼勇回忆。

  有了袁老的指点迷津,隆昌水稻高产栽培项目推进果真顺利很多。按照袁老的方法,经过两年的试验后,2007年,隆昌水稻亩产从2004年的600公斤增长到了803.8公斤。“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终于实现了2001年就定下的亩产800公斤的目标。”范琼勇言语中带着感激。

  作为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几十年来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曾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还研提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思路决定出路,袁老的‘三系法’和‘两系法’是业界现实操作的根本方法。”陈勇说,除了个人对袁老十分崇拜、敬仰之外,袁老与内江水稻研究也有着不解的缘分。

  “内江农科院(所)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曾参加了全国杂交水稻协作科研、全国稻瘟病协作科研和国际稻瘟病圃合作科研,内江农科院(所)从1988年审定首个水稻品种菲优63,到今年已审定了130多个水稻品种,其中包括了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和超级稻,都得益于袁老的育种理论。”陈勇说。

  “2020年,内江鉴定了首个两系不育系内7S,其中亲本的来源之一就是袁老团队研究的Y58S。”陈勇介绍,Y58S已成为我国两系杂交稻骨干亲本,国内100多家科研单位和种业公司引进配组。由Y58S配组的内7S的生物学产量、抗性得到进一步改进,成为更适合四川水稻生产的品种。

  陈勇介绍,在三亚,袁老的水稻试验田与内江农科院水稻中心的南繁基地相距近50公里,每年他都会到国家三亚水稻公园学习交流。“袁老的住所就在公园内,打开门窗就可以望见到他的稻田。”

  告慰袁老——

  继承袁老的遗志,选育更好的品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难忘的回忆!两位内江“水稻人”追忆袁隆平(图5)

内江水稻研究人员考察学习袁隆平院士的水稻繁育基地

  袁隆平这位自称“90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都在为其广为人知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不懈奋斗。

  在陈勇心中,袁老就是行业的“泰山”“丰碑”“标杆”,他站在那里就有不一样的意义。

  袁老的仙逝,令所有人痛心。大家都纷纷通过朋友圈转发、互动H5播下稻种等方式,追忆送别袁老。

难忘的回忆!两位内江“水稻人”追忆袁隆平(图6)

袁隆平院士研究的Y58S成为内江水稻研究的亲本来源

  陈勇表示,“作为育种学界的晚辈,我们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对袁老的追忆落实到加强水稻科研上,通过学习袁老的创新精神,继承袁老的遗志,立足本职工作,选育出更好的适合的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就是对袁老最大的告慰。”

  范琼勇十分赞同陈勇的观点。他表示,作为基层水稻研究人员,自己将加倍努力工作,努力把袁老的梦想变为现实。

  (来源:最内江)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