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8-30

  在内江摄影界,提起戴山高几乎无人不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内江人都以有一张戴山高拍的人像为荣。近50年的摄影生涯,戴山高在人像摄影领域取得突出成就,通过他的照片,我们看到内江的巨变和时代的面孔。

  8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内江市市中区民族路的“山高影社”,摄影家戴山高正在挥毫作画,这间不大的工作室里,张贴着许多黑白、彩色照片,著名影视演员田华、刘晓庆、斯琴高娃、王馥荔、杨在葆、蔡明,著名作家周克芹、奥运冠军唐琳……以及普通内江人的黑白人像,“这几年,拍照相对少了,更多时间用来画画、整理老照片。”戴山高翻出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这些照片串联起一个时代的故事……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1)

摄影家戴山高

处女作发表在《四川日报》头版

  戴山高今年75岁,隆昌人,自幼喜爱美术。1961年,他初中毕业考取了隆昌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在当时的隆昌县委宣传部工作,“1972年,县里成立了一个新闻报道组,领导觉得我有美术基础,就叫我学摄影,搞新闻报道。”戴山高回忆,“其实,我也不懂摄影,就看着《人民日报》《四川日报》上的照片学。”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2)

戴山高在整理照片

  后来,戴山高拜照相馆的师傅为师,学习摄影技术,“师傅对我很好,手把手地教我。”光圈、快门、对焦、构图、用光……不久,戴山高就掌握了摄影基本技术。当时条件很差,暗房里没有安全灯,全黑环境下,他就摸着师傅的手学习冲洗胶卷。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3)

挑选底片

  1974年,戴山高拍摄的一张新闻照片刊登在《四川日报》头版,“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发表!领导还在会上表扬了我。”之后,戴山高拍照投稿的劲头更足了。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4)

戴山高在整理底片

  1978年,他撰写的一篇题为《这个饭甑子端得好》的通讯被新华社选为通稿,并在署名前标注新华社通讯员,“当时,好多人都觉得惊讶,戴山高竟然成了新华社的通讯员。”戴山高说,之后,他拍摄、撰写的许多照片和文章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四川日报》等选用。

  1979年,内江地区成立文化馆,戴山高被调到内江文化馆做专职摄影,负责内江地区群众文化的摄影培训、辅导和创作。从那以后,他的足迹遍及内江各地,群众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下海”弄潮一举成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戴山高成为了一名“下海人”。1988年,他与妻子开起了一家名为“山高影社”的相馆,主要拍摄艺术人像。

  “通过那么多年的实践,我个人认为作品不仅要得到专家的认可,老百姓喜欢才行。”影社一开,前来拍照的市民络绎不绝,“忙得很!有时下午两三点钟才吃得上午饭。”戴山高说,“人像摄影重在形神兼备,用光、构图要有美感。拍摄前,你得与顾客沟通,研究其脸型、头型和个人喜好等。”

  “戴山高的人像拍得太好了!我还请他到家里拍过照。”市民蒋素容说,“那时,许多内江市民特别是年轻女性都慕名去他那里拍照,好多照片都被印在杂志封面、磁带封面和挂历上。”

  1990年,天津美术出版社主任编辑专程来到内江,请戴山高拍摄一组泳装照挂历,“当时,泳装很难买到,最后在成都一家广告公司花300元买到一件。”戴山高带着模特,在陡坎瀑布拍摄了一组非常时尚的泳装照,对方不禁赞叹:“戴老师拍得太好了!内江姑娘真漂亮。”不久,天津美术出版社将这组泳装照印在挂历上在全国发行,几次脱销加印。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5)

泳装挂历  戴山高 摄

为周克芹、刘晓庆等名人拍照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内江农民作家周克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不久,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6)

著名作家周克芹   戴山高 摄

  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到简阳拍摄同名电影。戴山高受《四川画报》之邀为周克芹拍照。“我跟随摄制组在简阳拍了20多天,还见到了红极一时的刘晓庆、杨在葆、李秀明、张金玲等著名电影演员。”戴山高来到周克芹家里,用镜头记录下这位农民作家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周克芹非常朴实,平时在家干农活、做家务,空闲时间就在家里写作。”不久,《四川画报》以“故土难离——访作家周克芹”为题刊登了这组照片和文章,并收入《中国出版年鉴》。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7)

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   戴山高 摄

  釆访完周克芹,戴山高又跟随摄制组继续釆访。拍摄间歇,戴山高利用窗口自然光,以1/8秒的速度为杨在葆拍摄了一张肖像,表现出他刚毅的性格。随即,他回到简阳一影友家冲洗胶卷,并放大了一张5寸照片送给杨在葆,“没想到,杨在葆说是他目前最满意的一张肖像。”第二天,戴山高又赶回县城给他放了三张12寸照片。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8)

著名演员杨在葆    戴山高 摄

  随后,戴山高提出给刘晓庆拍照,被对方拒绝,“但没过两天,刘晓庆又同意拍照。”戴山高说,“原来是杨在葆把照片拿给刘晓庆看了,她才欣然接受拍摄的。”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9)

著名演员刘晓庆、王馥荔    戴山高 摄

  得到消息后,戴山高在附近选择拍摄地,最后决定以一片野草地为拍摄环境,“刘晓庆非常配合,摆出不同造型让我拍摄。”当天,戴山高从不同角度为刘晓庆拍摄了数张照片,展现出刘晓庆朴实美丽的一面。不久后,刘晓庆这张照片被刊登在《电影与观众》封面。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10)

著名演员斯琴高娃、张雁    戴山高 摄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11)

戴山高发表在杂志上的作品

冒着危险记录沱江特大洪水

  在人们的印象里,戴山高往往是和人像摄影联系在一起的,殊不知,在他数以万计的影像档案里,还有大量内江历史影像,上山下乡、人民公社、东兴老街、沱江浮桥、沱江挑夫、甘蔗船、川剧座唱、乡村茶馆、看小人书、舞龙表演、纺织女工、书画装裱师、乡村放映员、看黑白电视……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一张张老照片,真实地记录下内江人的生活状态与时代风貌。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12)

黑白底片

  1981年,沱江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我早上起来,西门桥都封洞了!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戴山高背起相机,沿河坝街、倒湾、内棉厂、叠象街、铁匠街、公园街、火车东站等地一路拍摄,中途一脚踩滑差点掉进水里。“真是万幸!如果掉下去后果不敢设想。”连续20多天,戴山高用镜头记录下内江军民抗洪抢险、恢复生产的珍贵画面。今天,这些照片已成为内江珍贵的历史影像。

  近50年的摄影生涯,戴山高在摄影专业报刊和国内各类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众多作品在全国各类影展获奖。作为内江最早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戴山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内江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连任两届内江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在20多年的摄影组织工作中,他努力培养摄影新人,内江摄影取得累累硕果。他被中国人像摄影学会授予“中国人像摄影名师”称号,并当选为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理事。1995年被中共内江市委、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拔尖人才”,1999年被内江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评为“内江市跨世纪德艺双馨文艺家”。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13)

戴山高在拍照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14)

戴山高在作画

  “一辈子喜欢摄影,在内江生活几十年,和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有了感情,看到内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更加热爱这座城市。”步入古稀之年的戴山高眼里饱含深情。

戴山高作品集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15)

奥运冠军唐琳   戴山高 摄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16)

198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内江拍摄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戴山高 摄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17)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沱江挑夫   戴山高 摄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18)

1981年内江军民抗洪救灾   戴山高 摄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19)

川剧座唱   戴山高 摄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20)

舞龙表演   戴山高 摄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21)

乡村放映员   戴山高 摄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22)

看黑白电视   戴山高 摄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23)

体育活动   戴山高 摄

惊呆了!这位内江人的镜头中,曾留下国内众多名人的身影(图24)

看小人书   戴山高 摄

(来源:最内江)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