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8-11
现任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校长的李修会,于1986年在全县率先创办第一所私立幼儿园;随后又创办了私立小学、中学。
李修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扎根乌蒙山北麓的高寒山区,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35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与巨大压力,将一所只有8名学生的私塾式学堂创办为拥有近2000名师生,功能完善、师资一流、成绩斐然的综合性学校,以满腔赤诚和拳拳爱心为贫困山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用教育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坚守·不忘教书育人初心
三十多年前,叙永县摩尼镇基础薄弱,交通闭塞,教育落后。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李修会在租来的3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创办了叙永县第一家私立幼儿园——新苗幼儿园。眼看幼儿园逐渐有了起色,李修会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人生抉择:公公是县林业局干部,正准备退休;按当时的政策,她作为子女可以顶替公公的工作岗位。家人都非常希望她能够端上这个“铁饭碗”。可是,自己亲手栽种的“新苗”怎么办?还有在党旗下高举右手的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想到这些,心里的纠结在感动和责任中被解开,李修会毅然决定,什么工作都不要,就是要办好学校!
进入新世纪,摩尼及周边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与日俱增。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和管束,不少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儿童。看着这些可怜的孩子,李修会很心痛,更怕他们走上不归路。心底一个声音告诉她:要给孩子们一个家!
于是,李修会开始着手创办小学,可是办学的艰辛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由于父母的反对,终止了资金支持,她只得把多年的积蓄都投入进来,再东挪西借拼凑资金,终于筹措了170万元启动校园建设。最困难的时候,她负债高达一百多万元。
为了节省开支,她和丈夫带着老师们,一边教学一边投入到学校建设发展中。由于长期忙于工作,生活无规律,营养不良,2005年的一天,她身患重度贫血和子宫肌瘤倒在了讲台上……
从医院回到学校,李修会又积极投身到学校发展建设中。父老乡亲们得知她生病的情况后,纷纷前来探望;一份份真挚的情,激励着她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教学楼终于在2007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2008年李修会又马不停蹄地贷款200万元扩建校园场地,修建了多个功能教室与场所,建成规范的寄宿制留守儿童之家,让农村孩子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为了延续爱的教育,2013年,她又创办了新苗实验中学。
三十五年来,新苗实验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由建校之初的1个教学班发展到33个教学班;由8名幼儿发展到近1700名学生;由1名教师发展到157名教职工;由30平方米的土坯房发展到3万多平方米的精致校园。学生来自于全国13个省、26个市区县,创造了生源由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倒流的奇迹。
传承·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新苗的在校生90.5%都是留守儿童,刚入学的孩子80%以上都存在“思想差、习惯差、学习差、卫生差”的四差现象。学校就确立了“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差”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整套符合学校教育实际的“新苗模式”,坚持“爱心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形成了以“立足核心素养,培育良好习惯”的办学特色。为了让每一个鲜活的幼小生命得到悉心呵护,直至成人成才,一直以来,李修会都坚守“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的办学信念,和新苗全体教职员工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智慧去启迪他们,用道理去引导他们,用知识去充实他们。
上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的热潮席卷祖国大地,摩尼镇位于云贵川边界,是三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积淀,使得摩尼一度成为毒品泛滥的重灾区,吸毒贩毒竟成了父老乡亲茶余饭后的谈资。李修会认为,要切断毒根,必须从娃娃抓起;抓毒品预防教育就是抓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德树人,坚信孩子们将来长大后思想好了,就不会吸毒了!由此,开启了她和新苗学校漫漫的毒品预防教育生涯。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毒品预防教育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以“生命关爱生命,生命影响生命,生命成就生命”为教育理念,以“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家长感染社会”形成小手牵大手的教育模式,以“二三三”和“十个一”活动为教育手段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在新苗学校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学生达5000多人,受益的家庭和群众更是不计其数。
自办学以来,在国家、省、市、县公安部门、教育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李修会始终坚持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北京大学、四川警察学院等全国各大名校共建共育,将毒品预防教育以学校为起点,大力辐射到各单位、各机关和各村社等,组建校内外禁毒志愿者团队2万余人,效果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毒品预防教育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示范学校”等,李修会被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6月,由中宣部组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禁毒报、四川电视台等30多家新闻媒体来到学校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宣传报道。
在新苗这个大家庭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到了温情,感受到了爱,体会到了父母亲的艰辛与努力。他们逐渐学会珍视生命,关心亲人,关爱他人,关注家国。
李修会和新苗全体教职员工用三十五年的努力,让每一个故事都有了美好的继续;让每一段痛苦都有了温暖的抚慰;让每一点无法启齿都有了自信的面对。父老乡亲的脸上有了长久的笑容,村里田间有了久违的温情,一片崭新的天空已为这些孩子拉开了蔚蓝的大幕——8500名孩子在新苗实验学校受到完整教育,2500名孩子考入重点高中,3200名孩子升入大学,900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得到新苗实验学校教职员工以及政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无私资助,500多名残疾、智障儿童与普通、正常的孩子一样完成了基础教育,共沐阳光雨露。
新苗实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中国特色教育实验校”“中国德育校本基地”等。学校8分钟教育视频,在国务院办公厅向30多位部级领导和全国3000多万干部播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学校撰写的案例《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差》在“四川省2020年‘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展示活动”中荣获全省一等奖。李修会在2010年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被选为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15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泸州叙永受省教育厅、省教育学会委托,先后在南充、巴中、广元进行经验推广,并两次接受四川电视台采访。
反哺·助力脱贫攻坚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身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和群众代表——李修会深刻意识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脱贫致富是党的事业,唯有做好扶贫攻坚才能有教育的美好明天。我不仅要办好教育,更要做好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努力将党的温暖带给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应当是党和政府赋予她的新的使命!”
2019年,李修会积极参与泸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脱贫攻坚—万名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为学校、群众办事,行驶路程达7万多公里,在漫漫的扶贫道路上,体现出她的拳拳赤子心。
教育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扶贫先扶智,教育必先行。李修会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办好一所学校,带动一方发展。面对全校90.5%的留守儿童,李修会用大爱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每期为十多名特殊家庭背景的孩子全免费;主动接纳多名五失孤儿和残障孩子,尽全力去资助他们,关爱他们,教育他们,鼓励他们。此外,解决了157名教职工的就业问题;为困难职工予以购房、子女上学、患病就医等多方面的资金帮扶;并为数百名家庭困难的孩子不同程度的免费,为家境贫寒的学生发放助学金,为特困家长捐款等。
在产业扶贫方面,李修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带领全校教职工积极投身全镇脱贫攻坚公益活动,助力摩尼乡村振兴和建设旅游康养小镇;帮助返乡创业青年进行种植、养殖;指导当地腊肉香肠熏制提档升级,使摩尼腊肉香肠制品畅销全国各地;协助省、市、县、当地党委政府创办扎染蜡染扶贫车间,解决了当地十多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并带领贫困户到云南、贵州、成都、自贡等多地学习,使扎染蜡染苗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疫情期间,李修会在夜间到17个疫情防控劝返点看望值班人员,并为他们送去慰问礼物;同时在第一时间倡议全校师生员工、家长及社会爱心人士为武汉疫区同胞捐款180021.38元,交纳特殊党费5万元,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国的热爱。
漫漫扶贫路,拳拳赤子心。一个人一生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几十年坚持做下去却是很难的。从办幼儿园至今,李修会都坚持着哪里需要她,她就到哪里。李修会常说:“为党分忧,为群众办事是我应尽的责任,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感恩党和领导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感恩人民对我的信任和厚爱。无论成功与失败,我走过这条路。”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她永不停步。
“生于斯,长于斯。唯有将生命和热血融入这一方山山水水,才能报答与感恩这一片乡土乡情;责任使然,使命如斯……”这,就是一名共产党人最朴实的理想,最绚丽的愿望!(龚路)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