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6-13
一扎二拉三缝,往布袋里塞一层棉花,加入一层香料,再塞一层棉花,聚拢,用针线缝拢……
杨丽平,是缝制端午节香囊的泸州传统手艺人,也是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猴狲”的传承人。制作香猴狲、香囊等手工艺品,已经有51年。每一年的端午节前后,都是她最忙的时候,忙着给泸州本地和外地的买家制作香猴狲和香囊。
香猴狲是啥?
香猴狲,其实就是香囊的一种,只不过,它是用红色或金黄色等颜色的布料缝制成猴子一样的形状,在内里装上艾叶、丁香、陈皮、紫苏等10多种中药材磨制而成的香料,加入到大小不一的猴子样的头部和身体中。
端午节,大家除了要吃粽子、划龙船之外,泸州人还会给家里的孩子背上“香猴狲”。
香猴狲的缝制工艺有10多道工序,缝制好的‘香猴狲’可以背在背上,也可以制作成小挂件,挂在手机或钥匙上。其实香料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驱蚊,同时在端午节这样的节日中给人好的寓意。
据杨丽平介绍,30多年前,香囊和猴狲的价格分别是1毛钱-2毛钱,现在产品增多,除了猴狲和香囊,还有其它衍生产品,如手牵手、心连心、三口之家等,所有产品的价格是10元至80元不等。
因为多年的制作手艺,每一年杨丽平都在尝试新的样式,因而知名度越来越广的她,所以每年的端午节,来找她做香囊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葫芦”香囊
“这个是‘葫芦’香囊,是今年的新‘产品’。”聊起“葫芦”香囊,杨丽平很兴奋。今年她的小外孙出生了,外孙小名叫做“葫芦”,于是她便突发奇想,在今年端午节推出“葫芦”香囊。
回忆起自己与猴狲的故事,杨丽平笑着说:“7岁那年就跟着外婆学做香包,那个时候就很喜欢针线,做好之后很有成就感,小的时候只是兴趣,比如从裁缝铺找碎布块,缝香包送给亲戚朋友,每年端午节都会提前做一些送给亲朋好友,他们都很喜欢。”
每年正月过后,杨丽平就开始准备棉花、彩色绒线和布料等所需材料。“前三月是准备工作,把该缝的缝合,该绑起的就绑好,到了农历四月份可以开始配中药磨制香料后,端午节前,就开始把香料加入到缝制好的半成品香囊和香猴狲中。
每年的上半年,杨丽平都是在忙碌中度过。“我也不喜欢其他的娱乐活动,我就喜欢缝香囊,针线随身携带,有空就拿出来缝。”这几天都是干到12点过,买的人太多了,一天做近30个香囊已经很不错了,虽然身体很累,但杨丽平仍然很热爱这件事。
传统习俗需传承
“这是我们泸州的传统习俗,应该继续传承下去。”杨丽平说,香猴狲传到她这儿已经第三代了。就在去年,“香猴狲”申报了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自己的女儿工作比较忙,也没有过多的时间继承这门技艺,关于手艺传承的问题,近些年也一直困扰着她。
“如果有人愿意学,我很乐意义务把这个手艺传给大家。”杨丽平谈及这个问题时说道。(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