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好人闵弟聪!一位闲不住的老支书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0-12-13

近段时间“,好人”闵弟聪很忙。他家在修新房子,原因就是为了把老屋基腾出来,拓宽门口的公路,让学生上学、放学能安全通行,再打个停车场,让学校老师们有个好停车的地方。

好人闵弟聪!一位闲不住的老支书(图1)

村里人唠叨着闵弟聪的好,不只是昙花一现,几十年来一如既往:任职村支书时期,他带领着全村百姓植树造林,还自己出工资;修建村里的学校没有地基,他拿自家4亩高产地去换;退休后,还在帮大家探寻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还坚持每天义务扫马路……

“好人”闵弟聪,今年已经71岁高龄,他的好也换来了不少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先进个人、学雷锋标兵、植树造林标兵……各种证书装了一口袋,可他依旧默默无闻。

好人闵弟聪!一位闲不住的老支书(图2)

闵弟聪获得的荣誉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他把自家房子拆了另外修

12月7日,古蔺山区的气温只有6度左右,金兰街道新店子村马地小学门口的公路内侧,一幢新建楼房正在装修。尽管大部分活儿已承包出去,但是70多岁的闵弟聪还是跟着跑上跑下、端茶倒水,跑得汗水淋漓。新房子的外面,是一幢看上去并不陈旧,临街有着3个门面的两层楼平房,老两口在这里经营着一个超市。这是闵弟聪的老房子,春节后就将被拆除。

房子并不老,还能做生意,好好的家业为何要拆?闵弟聪揭开的谜底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好人闵弟聪!一位闲不住的老支书(图3)

马地小学校门口是个三岔路,闵弟聪家房屋后移能有效缓解学生上下学和车辆通行

“老房子就在路边上,对面则是小学围墙。中间6米宽的公路只容得下两辆车会让。随着车流量增加,学生上下学过马路非常危险,这些年来也出现过很多险情。”闵弟聪说,娃娃些还小,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意外,同时,好多开车来上班的老师连个停车的位置都找不到。

 “如果我当年修房子的时候退后几米,或许就没得这些危险了,但那时也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多车。”闵弟聪认为自家的房子给学生们带来了危险,言语之间还有些自责。他说,这些年多少有点积蓄,再加上女儿们的支持,就干脆把房子向后退七八米重新修,然后把老房子拆了做成停车市场。这样一来公路变宽了,孩子们过马路就会安全得多,老师们的车也有个地方停。

好人闵弟聪!一位闲不住的老支书(图4)

马地小学

闵弟聪对学校教育格外上心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教育的重要性他看得很远。“我没念过啥子书,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孩子们就是农村未来发展的希望,我们就是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

早在1988年,新店子村修建学校缺资金,他便先垫支1.2万元,并赞助1400元。刚动工时,工人没有吃、住的地方,他就把自己的屋子让出来,让妻子为工人们义务做饭。没有米,他先垫着,没有油盐、没有菜,还是他先垫着。教室安门窗没有木材,他捐,修厕所缺水泥,他又来支援。1995年,老校舍已难以满足孩子们上学需求,他又多方奔走。当时古蔺县划出一笔建校资金,包括马地小学在内的3所学校都要争取。闵弟聪在大家都在测算资金够不够的时候,毅然为马地小学争取到这笔资金,前提是差额部分自己想办法,附属工程自己解决。在争取到建校资金后,他主动拿出自家4亩耕地和其他农户交换建校用地。资金短缺,他自己掏钱去买瓷砖,门窗木材就让工人去砍自家的,资助物资折合金额达7万余元;2012年,全国推行营养午餐,马地小学因供水不足,不能为孩子们做饭,闵弟聪得知后,又义务修建了蓄水池供学校免费使用。

好人闵弟聪!一位闲不住的老支书(图5)

马地小学的营养午餐

为了一片绿水青山,他带着村民在山上奋战了4年

“好人”闵弟聪,不只是对孩子们好,在大家眼里,新店子村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闵支书的功劳。村民任正康告诉记者,新店子村的自然林在上世纪70年代几乎被砍伐殆尽,山上光秃秃一片,山下泉水枯竭。闵支书在30多年前带着大家造了500多亩人工林后,山上一年四季绿油油一片,枯竭的水源冒出汩汩清泉。

好人闵弟聪!一位闲不住的老支书(图6)

闵弟聪带头造的503亩人工林

闵弟聪的造林故事要追溯到36年前,1984年初,世界粮援造林工程在古蔺县定点,新店子村503亩荒山被圈入造林基地,那年,闵弟聪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商造林。当时,正是古蔺酒业红火的时候,闵弟聪与朋友合伙的酒厂已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另外还有两家酒厂准备聘请他当厂长,家里人也竭力主张他选择“吹糠见米”的酒业生产,但闵弟聪最终选择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造林事业,并主动与林业部门签定了承包台同。

几百亩荒山植树造林,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力。为此,闵弟聪拿出家里额2500元存款,用按劳计酬的办法,组织村民上山植树。为了节省成本,他专门开辟了育苗基地,500多亩荒山用的树苗自己动手培育。“育苗成功后,我就探索‘以林养林、以短养长’的办法,把富余的树苗销售出去,换来了13万余元的收入,解决了当时造林资金短缺的困难。”

好人闵弟聪!一位闲不住的老支书(图7)

闵弟聪和自己种的树

垦山造林是一桩“苦差事”,但是也解决了村里很多困难户的生计问题。村民任正康对当年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几百亩荒山造林算是村里的一个大工程,除了需要大量零工,也需要部分固定工人。闵支书就优先安排村里的贫困家庭的劳力常住山上。尽管工资每天只有1块多钱,也让很多困难人家户增加了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

闵弟聪带着村民们在山上奋战了4年后,503亩标准化、规范化的速生林种植任务圆满完成,并在1987年底顺利通过世界粮援组织的检查验收。联合国造林工程项目领导现场考察时都连连称赞:“中国农民了不起”。闵弟聪也为此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植树造林标兵等荣誉称号。

如今,30多年过去,闵弟聪已是满头白发。登高远眺,那一片片、一岭岭青翠的人工杉林价值已过百万元。闵弟聪说,这片林场自己不会砍、也不会卖,它的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后代子孙。

为了活得有意义,退休后依旧为村民“操心”

如今,闵弟聪早已不再是村支书,但为全村人操劳了一辈子的他,仍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依旧为村民的事情“操心”。

 “村里能用上自来水几乎都是闵支书的功劳。修水池没让大家掏钱,日常管理也不收水费,给钱他还跟你急。”邻居马小琴说,闵支书会点石匠活儿,他利用空余时间在山上有水源的地方修筑蓄水池,然后又自己掏钱买来水管铺上,把自来水引到各家各户。

在马地小学校长罗西的眼里,闵弟聪是一位好叔叔。“他一直把马地小学的娃娃当成自己的孩子看,每年六一节要买东西来学校慰问,还时刻惦记着孩子们的饮水安全。”

罗西告诉记者,2019年,受暴雨影响,学校用的蓄水池里灌满了淤泥,闵弟聪主动去帮助清淤,他发现蓄水池里经常会有渣滓冲进去,如果不过滤,担心孩子们喝到的水不卫生。于是,他就决定做一个过滤池提升水质,还能保证充足供水。

在儿女和老伴儿的支持下,闵弟聪靠着自己的“关系“借来了挖掘设备,运来了建筑材料。他担心担心机具设备被盗、水泥淋湿,就和老伴儿一起住在山上。全程没有请人帮忙,他在山上足足住了三个月,直到过滤池建好才回家。

闵弟聪很忙,在为村民提供免费自来水的同时,他还是通村公路的“保洁员”。

省道S309从古蔺县城引出,一路蜿蜒向远方延伸,穿越新店子村的一段公路上,每天凌晨都能看到一位老人佝偻的背影,他在沿着公路来回清扫,保持着公路的干净整洁。村民任正康告诉记者,闵支书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就拿起扫把到马路上扫,春夏秋冬从不落下。

“我家房子就在这条马路边,随着路上通行的车辆越来越多,路上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为了有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就有了个义务扫路的念头。”闵弟聪说,他把扫马路当成晨练,锻炼身体还能保护护好周围的环境卫生,一举两得。

好人闵弟聪,退休后依旧不忘带着村民们发展产业。他是一位种菜好手。早些年就是靠着种菜卖,硬把五个孩子送出了大山,如今,村里有不少农户也靠着种菜改善了生活。

好人闵弟聪!一位闲不住的老支书(图8)

闵弟聪试种的果树

闵弟聪还有3亩“试验田”,田里种了老虎姜、油茶果、猕猴桃等20多种经济作物。这些都是他外出“考察”时引种回来的。他说:“乡村振兴就是要发展农村,我多种几样作物做实验,哪样成功了,我就推荐给村民们,让他们大面积发展。”

能吃苦、有想法,好人闵弟聪就是这样一位实在人。当问他一把年纪为什么还要这样辛苦时,他就一句话:“人生在世,总要为社会做出点贡献,这样才活得有意义,才不枉此生……”(来源:多彩古蔺)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