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品味古蔺,解密“348”……

城事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11-04

  古蔺地处川黔交界,3184平方公里,佳山秀水,资源天成,人文荟萃,“红色、绿色、金色”三色资源在此富集。

1.jpg

古蔺县城 李骁摄

三色古蔺

2.jpg

红色古蔺

  这里赓续着100%的红色血脉,古蔺是“四渡赤水”战役主战场、“运动战”军事主张诞生地、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县,毛泽东同志在此书写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太平渡、二郎滩等是四渡赤水战役重要渡口,八百余名蔺州儿女参加红军,长征精神世代传承。

3.jpg

太平古镇 康宁摄

4.jpg

绿色古蔺 

  这里矗立着北纬28°的生态宝库,古蔺有北纬28°线上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黄荆老林,是全国赶黄草、手工面、牛皮茶地理认证产区,麻辣鸡、猕猴桃、甜橙等绿色农特产品广受好评,有国家4A级景区4个,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5.jpg

6.jpg

金色古蔺 

  古蔺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具有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气候条件、河水资源、土壤环境和微生物群,是全省唯一优质酱酒产区,被中酒协授予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酱酒之乡,庄园酱酒“青花郎”孕育于美酒河畔,形成以郎酒为引领,潭酒、国花、川酒酱酒等为支撑,酒庄酒、定制酒等特色产品为补充的白酒品牌体系。

7.jpg

郎酒庄园 李骁摄

8.jpg

蒸蒸日上 陈柏竺摄

四味古蔺

  古蔺夏季炎热而冬季温暖,独特的气候造就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美食,“酸味、豉香味、煳辣味、木姜子味”勾勒出了每一个古蔺人舌尖上的回忆。

9.jpg

  古蔺四味个性强烈,各有千秋,在烹饪中它们或是自立门户,一味贯之或是互相配合,以复合型的美妙滋味征服人们的味蕾,味道的分合聚散、深浅变化,成就了古蔺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

10.jpg

酸味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这本是形容啫酸如命的贵州人的,但古蔺人也是如此。有一种说法是从前的古蔺因为贫穷,吃玉米多,所以要多吃酸菜开胃以助消化。

  因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古蔺日照充足,降水量较少,素有“打不湿的古蔺”之称。菜肴中调入酸味,可以帮助人们在炎热干燥的气候中促进消化,提高食欲。

11.jpg

  古蔺菜的酸味大多借助酸菜而生,因此,酸味在古蔺餐桌上扮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酸菜在古蔺美食中无所不在,汤锅、小炒、面条、凉拌等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正所谓“无酸菜不古蔺”。

12.jpg

豉香味

  豆豉在中国的食用历史悠久,《史记·货殖列传》中已有记载。鼓香味也是川菜的重要风味之一。

13.jpg

  按加工原料分有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分有咸豆鼓和淡豆豉,按水分含量分有水豆豉和干豆豉。古蔺豆豉一般用黄豆制作,有水豆豉和干豆豉两种类型。

  豆豉用于烹调之中会使菜肴豉香浓郁,鲜味醇厚,多作为调味品用来炒菜和拌菜。

14.jpg

煳辣味

  古蔺人除了嗜酸,还嗜辣。不管是正餐还是小吃,餐桌上少不了一碟煳辣椒。煳,指食品经火变焦发黑。煳辣椒可与食材一同烹饪,也可用于蘸水调味。其味焦香浓烈,辣而不燥,略带苦味,但是古蔺人却觉得这是刺激味蕾的最佳方法。蘸着吃,泡着吃,微的苦味早已消散在丰厚的美味之后,留下的只是舌尖的香和身心的爽。

15.jpg

木姜子味

  木姜子味来自一种植物——木姜子。木姜子是樟科木姜子属落叶乔木,果实可直接捣碎作为佐料,也可榨取木姜子油作为食品调料。

16.jpg

  木姜子油在古蔺菜品中是必备点缀。它可以在炖、烧、炒的高温中里应外合提香增鲜;也可以在凉拌、蘸水中锦上添花,解腻开胃。

“八子登科”

  所谓“八子登科”,指的是古蔺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思路,围绕“土特产”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构建米袋子、菜篮子、肉铺子、果盘子、烟袋子、酒坛子、茶罐子、药瓶子“八子登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强县。古蔺定下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县基本形成粮食、蔬菜、畜禽、水果、烤烟、高粱、茶叶、中药材八大重点亿元级产业链,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7.jpg

水稻:“米袋子”更稳

  建成高标准农田43.43万亩,实现粮食播面115万亩、粮食产量36.05万吨以上,入选省级“鱼米之乡”试点县。

18.jpg

趁好天气晾晒粮食,抓紧时间颗粒归仓(王尚钦 摄)

19.jpg

古蔺县德耀镇凤凰村,梯田里的水稻由青绿转为金黄色,一片丰盈之景(王尚钦 摄)

蔬菜:“菜篮子”更足

  发展高山蔬菜基地24万亩,创成四川省“菜篮子”烘干冷链物流试点县。

20.jpg

石宝镇白玉村高山蔬菜园

畜禽:“肉铺子”更大

  年出栏肉牛5.8万头、生猪69万头、土鸡250万羽,是全国生猪养殖基地县和肉牛优势县。

21.jpg

古蔺的观文镇是著名的丫杈猪原产地,丫杈猪系列产品远销各地

22.jpg

古蔺县鸵鸟养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水果:“果盘子”更丰

  发展精品水果基地38.4万亩(其中甜橙20.8万亩、猕猴桃5.5万亩、桃李12.1万亩),以甜橙、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分别创成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23.jpg

太平镇蜂糖李脆甜可口

24.jpg

金兰街道盛产樱桃(蔡琳 摄)

25.jpg

早春时节,永乐街道的沃柑喜获丰收(刘媛 摄)

26.jpg

8月,古蔺县东新镇,猕猴桃挂满枝头(刘媛 摄)

高粱:“酒坛子”更香

  依托郎酒、泸州老窖、川酒等头部企业,推广“订单式”农业,打造酱酒生产“第一车间”,建设茅溪、丹桂、二郎“万亩攻关”示范片3个,发展酿酒高粱12万亩,其中有机高粱7万亩,古蔺县酿酒高粱现代农业园区创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高粱产业入选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7.jpg

8月,古蔺县茅溪镇的酿酒专用粮基地的高粱压弯枝头(王尚钦 摄)

28.jpg

红缨子高粱是赤水河畔酿造酱香型白酒的优质原料

茶叶:“茶罐子”更优

  建成茶叶标准化基地5.5万亩,建新、牛皮茶、古树茶等茶系列产品在2019—2023连续5年获得四川省茶叶国际博览会金奖,野生古树茶面积占全省60%以上。

29.jpg

苗家阿哥阿妹在山头采茶(刘媛 摄)

烤烟:“烟袋子”更强

  发展烤烟3.45万亩,建成烟区产业综合体1个,荣获“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成效突出县”,古蔺县烤烟现代农业园区创成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30.jpg

古蔺县大寨苗族乡,绿油油的烤烟基地(王尚钦 摄)

赶黄草:“药瓶子”更精

  发展以赶黄草为主的道地中药材11.5万亩,创成“赶黄草之乡”。

31.jpg

古蔺县黄荆镇的赶黄草,成为促进当地乡村振兴的“摇钱草”(余其松 摄)

(来源:古蔺融媒)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