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5-31
鸟瞰码头林立,放眼水运航道,登上货船甲板,驻足施工现场……五月的泸州水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水网畅 促开放
5月22日,风轻日暖,长江边的泸州港集装箱码头作业繁忙。站在码头前沿,卡车在集装箱堆场往来穿梭,货轮在泊位上有序装卸货物。1号、2号泊位上“渝海89”和“红光969”两艘千吨级的散货船正在同步开展作业,作业货种为锂辉矿。
“这两艘船装载的锂辉矿来自中非。”四川港投川南港务泸州港市场部副部长周海介绍,满载锂辉矿的海船从中非出发,经过漫长的航程,到达江苏省太仓港。随后,这批矿石换乘江船“渝海89”和“红光969”,沿着长江水道逆流而上,抵达泸州港。“锂辉矿将通过公路运输,被送往位于江安工业园的天宜锂业,用于锂电产品的生产。”周海说。
据悉,这一运输路线每年将为天宜锂业提供60万吨锂辉矿。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交通枢纽,泸州港承担着连接中西部与沿海地区的重要使命。此次锂辉矿的运输,正是充分利用泸州港的地理优势,实现了矿石的快速、高效运输。泸州港凭借发达的水运、公路、铁路等立体交通网络,避免了陆路长途运输的高昂费用和潜在风险,为锂辉矿的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展现了其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公水联运,天宜锂业不仅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还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大江奔腾、港通天下,勇立潮头、踏浪先行。随着泸州加快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港口辐射带动、产业聚集、经济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优化港口发展空间,预计将吸引更多企业利用泸州港物流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加减法” 护生态
绿荫冉冉,浅夏悠悠。在泸州港龙江港区泰安玉龙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泸碧水1号”刚刚完成“财源906”号货船生活污水的接收,“船上共1.82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大约一个小时完成接收。”船长刘纯斌说。
“截至5月中旬,我们共为493艘船舶接收污染物,包括生活垃圾4727千克、生活污水500立方、含油污水4.8立方。”刘纯斌自豪地说。为长江“美容”,这既是他的工作,也是他所热爱的事。
环境污染做“减法”、绿色发展做“加法”。泸州水运行业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打出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船舶、绿色运输多种方式“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铺就“绿”的底色。
数据显示,“绿航行动”实施以来,泸州建成1艘船舶污染物接收船、12处船舶污水垃圾港口接收设施,完成148艘船舶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装置改造任务。泸州长江干线主要分布着泸州港多用途集装箱码头、神仙桥码头、密溪沟码头等15座码头,千吨以上泊位27个。自2021年启动长江干线码头及船舶岸电设施改造以来,全市完成14个码头32个泊位(长江干线29套、赤水河流域3套)的港口岸电受电设施建设,做到了港口岸电全覆盖。此外,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已完成119艘,完成率达99%。
船舶驶过,蓝天依旧;航行千里,清波永随。泸州以“绿”招保护生态,大力推行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推广应用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与信息服务系统,做到港口码头及船舶全覆盖,在正常经营的码头船舶污染物转运率、处置率100%;常态化运营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泸碧水1号”,探路水上垃圾分类,实现船舶污染物全接受、全免费、零排放,用实际行动在长江上描绘绿色图景。
“智慧芯” 强港口
“我们大力实施泸州港智慧港口建设,推进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堆场建设改造,建设基于5G、北斗、物联网等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正在推进港区内部集卡和特殊场景集疏运通道集卡自动驾驶示范。”泸州市航务管理局企业服务科科长刘爱风介绍。
在泸州港3号闸口,货车司机在微信小程序提前预约,车辆进入闸口时自动采集箱号、车牌号、重量等信息,信息发送至后台自动比对无误即可自动抬杆放行。泸州港无人化智能闸口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更是节约了人工成本。综合利用多种信息系统实现港区生产信息化、数据标准化、日常作业自动化,提升泸州港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以泸州港智慧港口建设为引领示范,带动其他港区码头智慧化建设,持续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创新推广应用,推动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等环节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同时,泸州港40万平方米堆场全面覆盖5G信号,为港口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带来全新的生命力。
未来,泸州将借力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充分发挥港口和水运效能,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擦亮泸州港招商引资名片,引导长江中下游、沿海城市适水适港产业转移集聚,打造西部进出口粮食加工储存基地、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等。
黄金水道,百舸争流。站在泸州港集装箱码头,聆听码头吊机起落间的“音乐”,融合船、江、港与城互动的“多声部”,“水运泸州”正演奏出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来源:酒城口岸物流)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