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3-20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是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近年来,泸县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抓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扶持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谱写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发展新图。
道林沟茶园采春茶(曾佐然摄)
日前,泸县石桥镇道林沟2250亩特色春茶进入了集中采摘期,采茶工人提着竹篓穿行于一行行茶树间,摘下一片片承载着丰收喜悦的茶叶。
“这个茶园三百多亩,通过今年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更能提升茶园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带动一百多户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每年能够增收三四千元收入。”石桥镇镇长王勇介绍。
道林沟有“川南小九寨,野性道林沟”美誉,与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古佛山景区毗邻。茶是其传统产业。泸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带动产业发展,结合区域旅游资源,推进道林沟、古佛山区域互动和资源共享。
在泸县玄滩镇新屋村双稻双虾养殖基地,错峰上市的小龙虾也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当地农户将一笼笼小龙虾从稻田中拉出,脸上洋溢着收获的笑容。
“今年,我们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对村里370亩稻虾田进行规范化建设,通过推广双稻双虾模式,可实现年产小龙虾5万斤,大头虾4万斤,年产值预计可达390万元,同时还能为我村提供务工岗位100余个,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能提供不少务工机会,让闲置在家的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获得报酬,以工代赈让我们看到了致富增收、振兴乡村的希望。”在泸县玄滩镇新屋村党总支书记田晓梦眼中,以工代赈项目是一项既能增收,又能推动产业发展的惠民工程。
以工代赈项目,在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的同时,也让村民切实感受到项目带来的务工实惠。自从以工代赈项目落户在家门口,百和镇骑龙村6社的脱贫户易治高就在项目工地务工,每天180元的工资,2022年8月至12月获得11160元收入。百和镇以工代赈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组织群众务工100人,发放劳务报酬88.94万元。
“我们大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全力扶持群众就业,积极创造就业岗位,不断激发项目区群众内生动力。”泸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刘运涛说。
近年来,泸县立足自身农业资源禀赋,围绕建强东翼产业基础设施,以打造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落实省、市以工代赈项目“精准”投向要求,抓实项目前置性审查工作,深入项目现场实地评估,坚持群众导向,聚焦群众“忧心”难点痛点问题,围绕短板包装生成项目,精准聚焦项目投向,完善联农惠农机制,紧紧围绕“以工代赈设岗位,群众能就业、扶持增活力”的目标,将以工代赈和群众就业有效结合,帮助项目区群众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持续激发群众依靠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为泸县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可为试点示范的榜样。”泸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梅燕表示,泸县将继续立足自身的发展实际,积极争取和实施更多体现民生的以工代赈项目,以促民增收为目标,规范项目管理,落实以工代赈政策,最大限度释放项目效应,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曾佐然 罗小龙)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