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11-20
近年来,泸县以科技赋能,大力推广现代设施化渔业产业,不仅有效解决了水产品死亡率高、尾水污染、生长周期长等带来的高风险养殖问题,还节省了养殖空间、降低养殖成本,让养殖效益成倍增长。
巨型桶养鲈鱼(曾佐然摄)
11月18日,在位于泸县海潮镇小白村的泸州市锡林养殖专合社设施渔业养殖基地,一个个大圆桶的养殖池呈现在眼前,养殖池中波光粼粼,工作人员往桶中撒一瓢饲料,水面瞬时炸开了花,一条条鲈鱼跃出水面争相抢食。
“我们每年只喂养一批,在端午节与中秋节期间上市。这个期间外省的鱼由于高温天气进不来,我们的鱼就能卖个好价钱!”泸州市锡林养殖专合社负责人赵锡林说。
进水系统(曾佐然摄)
赵锡林共建设有13口巨型桶,每桶口放养13万尾左右,明年端午节到中秋节之间上市,估计产鱼17万到20万斤鱼之间,按今年每斤21元价格来算,产值在340万元至400万之间。
赵锡林的现代设施化渔业养殖基地于2022年建立,共有13个圆柱形的的养鱼池,每个池子直径25.5米,高2.2米,占地面积仅0.7亩左右,平均每个池子投放了13万尾鱼苗,相当于外塘养殖10亩塘的养殖量,相比传统鱼池,这些巨型鱼桶具有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产量高等优点,同时还有效摆脱了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限制。
巨型养鱼桶(曾佐然摄)
好水才能养好鱼。赵锡林的养鱼基地毗邻沱江,水源有保证。基地采用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建有进排水管道系统、智能增氧系统、自动集排污系统、尾水处理系统等配套设施,鱼的粪污通过底部水管排出进入过滤设施,最终到达化粪池发酵成为优质有机肥,为基地种植的牧草、蔬果等提供养分,养殖池水排出后则经过过滤、沉淀、杀菌等处理程序再回到养殖池,养殖全程达到零排放、无污染,实现了绿色生态循环发展。
喂养鲈鱼(曾佐然摄)
“我们这个设施渔业全部是智能化管理,不管是水和电,全部在手机上就可以操控。如果增氧机停了,马上手机上就报警,电话就通知你来了,马上去开增氧机。水一停了,直接就通知你。还有想开哪个塘的机器,关哪个塘的机器,直接就手机上操控了。”赵锡林说。
“2022年,海潮镇小白村赵锡林引进一种新型养殖模式——高密度生态养鱼,这种占地小、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养殖模式探索出了致富新门路。”泸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股股长罗其刚说,这种模式是国家政策支持倡导的。
养鱼的排污设施(曾佐然摄)
“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圆桶高密度养鱼具有产出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特点。传统池塘养殖模式,鱼的吃喝拉撒全部集中在一个大池塘中,水体环境难以控制,但水循环高密度养殖模式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罗其刚说。
循环水养殖相当于把水重新净化一遍,消毒后再循环使用。鱼池中装有的水位传感器等设备,配合相关软件系统,可对养殖各阶段的生产工作进行实时监督,通过分析生产数据,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实时报警并自动处理。相比传统渔业养殖,如今,一部手机、一套智能操控系统就可以实现精准化、集约化管理。
赵锡林展示他养殖的鲈鱼(曾佐然摄)
近年来,泸县围绕高质高效绿色生态发展思路,按照“行得通、靠得住、能受益、可持续”的发展思路,盘活土地资源、产业资源,大力发展设施渔业,通过对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进行控制,使其在最适水温、最佳水质、最优光照和最合适溶氧的环境下生长,提升经济效益。2024年,泸县稻虾综合种养超过16万亩,水产品的产量突破5.4万吨,年产值有望达12亿元。(曾佐然 任丽莉)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