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0-12-23
在泸县太伏镇伏龙村的泸县三和爱媛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场里,放眼一片绿海间,黄澄澄的果子挂满枝头,像一个个金灿灿的“小灯笼”,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村民采摘果子(柯娟摄)
手握订单 不愁销售
“我们专合社200余亩果园种植的都是爱媛38,今年喜获丰收,有20多万斤,眉山的一家公司提前给我们签了合同,交了定金,基本上销售一空,只留了一部分进行当地采摘,目的是打响品牌,培养周边的一些忠实客户。”泸县三和爱媛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马千驿说。
专合社主要采取订单销售模式,在果子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他就在全国的几家销售平台上发布,平台上的收购商、经销商就会过来跟他们对接,过来看果园、看品质进行定价,交定金、签合同。
马千驿展示手机管理果园(柯娟摄)
智慧农业 手机监管
在管理上,泸县三和爱媛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智慧农业。在果园内一眼望去,200余亩的土地上配套着精准施肥系统、监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精准监测、智能管控。依靠电和网络,可在任何一个区域进行精准的控制管理、灌水、施肥。
“利用手机软件可以检测土壤的水分含量,一键自助给果树灌溉施肥。”马千驿一边说一边用手机演示如何给农作物灌溉。马千驿说,与每天要干繁重体力活的果农不同,他现在只需要每天通过屏幕观察数据,就能掌握果树生长信息。
果园里肥水一体化设施(柯娟摄)
“泸县三和爱媛果业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上与眉山市的合作,因为眉山市在柑橘种植技术上是走在全省前列的。果园需要修枝、疏花、疏果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时,我们就提前联系眉山的专业团队,告诉他们我们需要用多少人,多长时间。”马千驿说,从那边调人过来的目的是让当地的老百姓跟着学习,逐步把当地老百姓培养成技术人员,等他们学习好了,以后就可以依靠当地这一批人进行技术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果园(柯娟摄)
村民务工 果园成增收基地
“我已经74岁了,没想到每年在家门口还能挣这么多钱, 极大地改善了我们家的生活。”伏龙村的贫困户田宜蓉说,果园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今年已经在果园干活,差不多有2万元的收入。
据马千驿介绍,他们专合社日常用工,如锄草、摘果等工作都是请当地贫困户,有100多人在果园务工,每年当地人的工资在20万元左右,人均收入在几千元到2万多元不等,果园成了村民增收的基地。
硕果累累的果园(曾佐然摄)
“未来泸县的柑橘发展要以业主为抓手,适度规模发展,形成大园区、小业主的模式,增加科技的含量,往智慧农业方向发展。”泸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副站长熊安会说,泸县三和爱媛果业专业合作社只是泸县柑橘果业种植的一个缩影。它辐射带动周边的种植户进入规模发展团队,提高他们的生产管理水平,借助专合社或者家庭农场等业主开拓市场的能力,解决他们销售的问题。(余翔 柯娟 曾佐然)
编辑:成欣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