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西南医大附院这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诊疗手段正逐渐成为行业标准

百业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6-04

  6月3日上午,“万千气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接下来的一周里,来自中央在川媒体和省市主流媒体的记者将兵分两路,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题,前往四川8个城市实地探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进展和成效。

  3日下午,“万千气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报道组的记者们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记者们眼里的实验室是什么样吧。

微信图片_20240604093608.jpg

四川新闻联播

  记者刘颖:在这个由川渝两地共建的实验室里,研究数据、病理样本、研究人才等均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带来福音。

  据了解,过去国内缺乏将“代谢异常”与“血管损伤”系统整合研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这个由两省市强强联合组建而成的实验室,创新性地对代谢性血管疾病进行了系统整合研究。

微信图片_20240604093614.jpg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勇教授: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1+1>2的这样一个效果,能够川渝携手打造有影响力的科技研究平台,解决制约或者影响我们国家居民健康首要问题的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等高致死率高发病率的健康问题,为我们川渝地区发展服务。

微信图片_20240604093618.jpg

四川日报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博士研究生李晓禹,今年选择从重庆来到了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内科工作。

  为何来泸州?与两地携手共建的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有关。6月3日,“万千气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报道组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见到李晓禹时,她刚结束临床工作短暂歇息。“两家医院各有优势,共建重点实验室,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有利于年轻医疗工作者的成长,更有利于学科发展。”李晓禹说。

微信图片_20240604093623.jpg

  今年初,四川省科技厅和重庆市科技局正式认定首批3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其中,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联合申报的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

  何为代谢性血管疾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勇教授介绍,通俗来说,就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其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卒中、糖尿病肾病等,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携手共建重点实验室的机缘,源于一通电话。2021年9月,一名泸州患者带着一份68Ga-Pentixafor PET/CT检查报告到重庆医科大学求医。“这种创新性的检查报告很少见。”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启富教授看到检查报告出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后,第一时间拨通了徐勇教授的电话。

  “原醛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相当于肾上腺出现了病变,导致高血压。”在电话里,徐勇教授详细地给李启富教授作起了交流,目前国内外医学在面对大多数原醛患者时,一般采取肾上腺静脉取血进行定位诊断。

  “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技术难度也大,很多医院都无法开展,导致漏诊或误诊。”在交流中,徐勇教授试探性地和李启富教授作了沟通,能不能开展跨学科合作?

微信图片_20240604093627.jpg

徐勇教授团队在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开展讨论

  一个月后,双方启动该技术诊断效能的联合研究。此后,近200名原醛患者陆续被送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免费检查。

微信图片_20240604093632.jpg

  今年初,该重点实验室以高分通过两地科技主管部门评审。双方明确,依托代谢性血管疾病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将研究方向聚焦在代谢性血管疾病的上下游,上游即代谢紊乱,下游即血管损伤,创新性地对代谢性血管疾病进行系统研究。

  据徐勇教授介绍,自实验室成立以来,已联合为川渝两地上百名患者完成诊断和手术治疗。该诊治方式已被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等在内的多家医院用于临床,正逐渐成为业内标准。

  据了解,截至目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已建成西部最大、全国一流的糖尿病相关血管疾病研究队列,人数约3万人;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则建成西部最大、全球领先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研究队列,人数约2万人。

微信图片_20240604093637.jpg

  徐勇教授直言,川渝两地共建重点实验室,可以提高代谢性血管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水平,降低代谢性血管疾病危害。

  徐勇教授告诉记者,下一步,该重点实验室还将重点针对原醛、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足病四大方向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助力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文:高启龙 赵荣昌 刘颖 图:综合整理)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