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西南医大附院心身医学科:交流与融入,是他们有力的法宝

百业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0-10-10

  素描、彩绘、书法……走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病区,在最显眼的墙面位置上,科室的医护人员为患者们打造了一片“展示栏”,患者住院期间,根据自己喜好制作的作品,护士们会将它们轮流进行展示。

西南医大附院:交流与融入,是他们有力的法宝(图1)

  心身医学科作为承担着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等工作的科室,其诊疗范围决定了患者的特殊性。医护人员们精心打造的这片“展示栏”,成为病区患者们特别是封闭治疗的患者们对外交流展示的平台。

  不仅如此,科室每周还会在患者和家属之间开展工娱活动、患教会等,医护人员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患者们的临床治疗目标不仅是为消除症状,避免复发,还要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特殊的“墙饰”

  她们用患者的书法绘画装点病区

  8月下旬,高三的小林(化名)出院了,小林是一名美术生,因患抑郁症住院治疗,经过半个月的封闭治疗,赶在开学季,小林顺利回到学校。离开医院时,小林也送给医护人员们自己的一幅素描,如今,这幅画就挂在科室展示栏的位置。

西南医大附院:交流与融入,是他们有力的法宝(图2)

  “她病情缓和一点的时候,我们和她在交流的时候了解到她在学画画,想考美术专业,所以给她布置了一个工娱任务。”小林的管床医生蓝艳说,小林在学校人际关系比较差,住院期间,也很少与其他人交流,并且很容易否定自己,为了鼓励她积极配合治疗,给她更多信心,医护人员们从小林的长处着眼,给她安排了一个并不抗拒的任务。

  事实上,这样的工娱任务并非医护人员们随口安排,其基础是每个周科室都会给封闭治疗的患者们安排的工娱活动。

  心身医学科护士长何容芳介绍:有些抑郁症患者不愿意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情感,大多沉浸在自己悲伤的世界里,当医护人员想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康复时,由于他们不愿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得心理治疗难以发挥应有的康复作用。因此,科室安排这样的工娱活动更类似于团体治疗,在这样的活动中,大家可以纾解释放彼此的情绪。

西南医大附院:交流与融入,是他们有力的法宝(图3)

  而为了给患者们提供工娱活动场地,科室还专门用一间大的病房改造成工娱活动室,其墙面还请专人设计图案,内置兵乓球台等。每周定时的工娱活动,大家会在这里共同学习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或者一起唱歌、来场瑜伽、学学广场舞都是可以选择的项目。

  定期的交流

  希望每一名患者能正常融入社会

  最近一次门诊坐诊,主治医师黄烨接诊了一名15岁的男孩,男孩独自前来就诊,手臂上还有着大大小小的割痕,甚至有的伤口还未完全愈合。

  “我给他说,应该让他妈妈陪他一起来看病,没想到他激动起来很抗拒,认为妈妈根本不理解他,不会陪他一起来就诊。”

  慢慢安抚好男孩的情绪,黄烨给男孩妈妈打去电话说明情况,最终,在妈妈的陪同下,这名男孩办理了住院手续,接受系统的治疗。

西南医大附院:交流与融入,是他们有力的法宝(图4)

  黄烨说,她在临床多年,遇到前来心身医学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会有类似这名患者过激反应的并不在少数,原因在于他们的家人没有完全了解抑郁症。很多人把抑郁症简单地理解为郁闷、心情不好,或小心眼、想不开,甚至认为,抑郁症患者就是“太矫情”“玻璃心”。

  在何容芳看来,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使患者难以正确面对疾病,甚至因患病感到羞耻而讳疾忌医。因此,为了进一步普及大家对心身疾病的认知,在心身医学科,随处可见对心身医学疾病的科普,“如何应对抑郁情绪”“认识焦虑”“双向情感障碍怎么治疗”……这些与心身疾病相关的科普知识被制作成海报,张贴在科室内可利用的公共墙面上,以进一步加大宣传。

西南医大附院:交流与融入,是他们有力的法宝(图5)

  与此同时,心身医学科还会每周举行一次患教会,患教会的时间一般1个小时左右,医护人员在会上会嘱咐患者注意用药事项、不断向患者家属们科普疾病相关知识,对家属的疑问答疑解惑……

  何容芳介绍,如今,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进行封闭治疗的患者中,一半以上是青少年,偶尔看到出院的患者突然出现在住院部,她们会突然心里“咯噔”一下,最不愿看到出院后因没有坚持治疗导致病情复发又回到医院的患者。

 

西南医大附院:交流与融入,是他们有力的法宝(图6)

  对心身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来说,非常重视每周一次的患教会,因为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是患者康复的有力保障。作为患者最亲近的家人,医护人员希望他们能对这些疾病多些认知和理解,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当患者们的临床症状消失时,能够正常融入社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来源:健康西南)

 

编辑:成欣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