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4-22
在古蔺县皇华镇的青山绿水间,桑蚕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王世政。
王世政,这位从古蔺县皇华镇走出去又回归的创业者,怀揣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发展家乡的坚定决心,投身蚕桑产业。皇华镇有着悠久的蚕桑养殖历史,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养殖模式逐渐式微,年轻人外出务工,蚕桑产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王世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现代化蚕桑养殖的发展前景,毅然决定回乡创业,用新的理念和技术,重振家乡的蚕桑产业。
2023年底,王世政注册成立四川双石缘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他深知,要想让蚕桑产业焕发生机,必须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于是,他四处考察,最终引进了全国最先进的自动化养蚕设备,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蚕茧的质量。同时,他积极申请中省财政扶持项目,建设现代化蚕房,为蚕宝宝提供了更舒适的生长环境。
产业发展初期,困难重重。资金紧张、技术人才短缺、村民信任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王世政没有退缩,他四处奔走,争取各方支持;高薪聘请技术专家,对员工和村民进行培训;用实际行动向村民证明现代化蚕桑养殖的可行性和高收益。慢慢地,村民们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开始主动参与进来。
在发展过程中,王世政注重产业与文化的结合。皇华镇石祥村的陈氏手工丝绸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王世政积极申报市级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化养殖相结合,延伸了产业链条,也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如今,从栽桑养蚕到手工丝织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皇华镇逐渐形成。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王世政探索出“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公司+企业+产业”的发展模式。他流转土地1000亩栽桑养蚕,打造桑园套种现代农业园区,吸纳周边村民务工。截至目前,皇华镇已建成标准化养殖蚕房2间,小蚕共育室1间,丰产期每月蚕茧产量高达24000斤,基地年产值达200万元。常年可吸纳务工人数70余人,每年能为村集体公司创收10万余元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展望未来,王世政信心满满。他计划进一步扩大桑园规模,预计2025年将建成优质丰产桑园3000亩 。同时,加强产业链综合开发,建设蚕桑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研学基地等,推广复合生产模式,并结合乡村旅游,打造桑葚采摘区、桑蚕文化体验区等观光休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特色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循环发展与多次增值。
在王世政的带领下,皇华镇的蚕桑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王世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返乡创业的责任与担当,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古老的蚕桑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完)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