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打造“1573”模式,泸州要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万象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7-05

7月3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于日前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妇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印发。

根据《方案》,我市将着力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1573”泸州模式,为儿童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全面提升广大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30年,具有泸州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儿童友好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标识。

什么是“1573”泸州模式?

1:以“匠心之城 乐伴童行”为愿景;

5:构建系统完备的儿童友好社会政策、完善优质均衡的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精准有力的儿童友好权利保障、推进开放共享的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建设和培养健康文明的儿童友好发展环境等五大建设任务;

7:儿童友好理念宣传、公共空间设施适儿化改造、校外活动基地建设、儿童服务普惠共享、泸州健康护苗成长、泸州“八小”社会参与、泸州十大友好场所建设等七大行动;

3:特殊困难儿童关爱、儿童服务城乡融合、成渝双圈便利共享等三项示范。

推进五大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社会政策方面,我市将以儿童优先理念为引领,从儿童视角规划城市,通过搭建儿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平台等方式,让儿童更好融入城市生活,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等多元参与儿童发展,发展儿童公益慈善,整合全社会资源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我市将继续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儿童教育,加强儿童健康关怀,便利儿童就医服务,丰富儿童文体服务,进一步优化儿童公共服务。

权利保障方面,我市将完善儿童福利救助,逐步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相关福利制度相衔接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健全特殊教育体系,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保障流动儿童平等享有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

成长空间建设方面,我市将推进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加强儿童友好出行交通系统建设,拓展儿童阅读、美术、音乐、校外活动等人文参与空间,打造儿童“15分钟社区公共空间体验网络”和 “半小时自然体验圈”,建设一批儿童友好公园和科普教育基地。

发展环境方面,我市将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各类媒体制作和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儿童的精神文化产品,持续净化网络环境,保障儿童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创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庭、学校、社区安全环境,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积极预防涉未成年人犯罪。

(来源:泸州发布)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