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莫让“性格测试”成为“招聘标配”

杂谈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6-18

□ 王鸣镝

  近年来,性格测试如MBTI、卡特尔16PF等在职场招聘中越来越普遍,一些企业甚至将其作为岗位调整和晋升的依据,有的还规定性格测试不通过者一年内不得再次应聘。这种做法引发了求职者的质疑,他们认为性格测试可能不够科学,甚至可能成为就业歧视的“新马甲”。(6月17日《工人日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然而,从“35岁就业门槛”成隐疾,到“性格测试”再添新痛,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迫在眉睫。

  事实上,性格测试是对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的测量,用于评估一个人在各种情境下的行为和反应,是一种心理测量方法而已。专业人士也认为,心理测试结果可能仅反映测试者短时状态,企业招聘时不宜将其作为决定因素。试问,就连专业人士都认为不适合作为招聘“门槛”的性格测试,却缘何受企业热捧?实际上,企业是希望通过性格测试帮助企业找到与其文化和价值观相“匹配之才”,发现潜在的领导者和创新者以及构建高效的团队。然而,先不论性格测试本身就存在不足与缺点,将“评估工具”作为“评估标准”的做法,显然有失偏颇,难以达到科学选人的目的。

  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拘一格降人才”。个人的“性格”本不该成为就业路上的羁绊,更不能成为奋斗路上的“绊脚石”,以性格测试作为判断职位匹配度的“砝码”,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不仅造成在性格上搞“一刀切”,以“性格择优”替代“能力择优”,更滋生了投机心理与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造成就业歧视及人才浪费,加重就业压力,其危害不容小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消除指向性、歧视性条件是实现平等就业的重要内容。唯有坚持就业优先的导向,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消除“性格测试”成为“招聘标配”等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开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人才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作者单位: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