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千年古县合江:时光的记忆——乡愁,记忆中的老家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4-18

乡愁,记忆中的老家

  当我们把目光从合江的县城望向更广阔的乡村,就会发现许多传统村落、古镇散落于山水之间,如同点缀在锦绣大地上的珠玉,经过岁月的打磨发出温润的光泽。

  说到四川民居,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合江福宝古镇的画面:房屋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山墙如同波浪翻涌,形成和谐的韵律节奏。走进福宝古镇,一条青石板街道沿着小山脊延伸,两旁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穿斗房架、小青瓦屋面、悬山屋顶、波浪状山墙、吊脚楼……形制独特,空间丰富,共同构成独特的古镇风貌。

  福宝古镇曾有“三宫八庙”,大约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夹在酒楼、饭店、客栈、公馆、民居之间。以前古镇居民的庙会、娱乐、信仰都与宫观庙宇息息相关,从这些建筑能够一窥古代民间人神共处的生活方式。

微信图片_20240418094254.jpg

微信图片_20240418094258.png

微信图片_20240418094302.jpg

△摄影 向波

福宝古镇:中国山地民居建筑精华

  福宝古镇位于四川合江县的群山之中,这座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当年自贡井盐贩运贵州等地的必经之道。

  古镇的建筑依山而建,随着河流的走势再进行扩建,一层层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在青山绿水的陪衬下显得安静清幽。

  福宝古镇有几座建筑见证了明清时期的移民文化。禹王庙供奉的主神是大禹,由从河南、湖北迁居过来的民众捐资修建,是他们聚会的地方,因此又叫商楚会馆。万寿宫其实就是江西会馆,因为修建时间较早,占据了整个古镇地势最高、地形最平整的地方。万寿宫主体建筑建于明代,清代进行了翻修,戏楼的翘角屋檐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宫内有一对瑞兽,神似狮子,又像麒麟,一雄一雌,镇守于大殿门外。

微信图片_20240418094311.jpg

  福宝古镇还有一座天后宫,实际上就是沿海地区的妈祖庙,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自福建的钟姓和雷姓家族的家庙。每年天后的诞辰日,钟、雷二姓和社会民众都会到此祭祀,祈求天后保佑家业兴旺、船筏平安。如今,天后宫改为福宝古镇文化展览馆,可以一站了解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宝古镇完整保存了各种各样的传统建筑。民居一般是前店后宿,一楼是做生意的店铺,二楼是自家居住的房间。当地建筑材料大多采用竹木,墙壁用的最多的是木材,也有造价较低的竹夹壁,更富裕的就用土墙。至于砖石,一般只有庙宇采用。万寿宫露出来的部分墙体很有意思,下面是烧制砖,上面是土坯砖。这些烧制砖上有“万寿宫”的字样,砖上刻字之后再进行烧制,是所谓的“定制砖”,造价不是平常人家能够负担的。

微信图片_20240418094317.png

△摄影 枉纯洁

  福宝古镇的一大特点是,建筑依随山形山势修建,没有刻意将山改造或推平,遇到斜坡就建吊脚楼,以拓宽房屋的面积,体现了民间的营造智慧,被中外专家誉为“中国山地建筑精华”。正因为保留了原来山体的形状,整个古镇地势两边低,中间高,造型宛如“元宝”,当地人视之福天宝地。

  福宝古镇的繁盛离不开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当时吸引移民定居的主要是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便利的交通。从长江可以沿大漕溪(河)抵达福宝。福宝是大漕溪水运的起点,附近大量山货如木材、竹子在此集中,然后向长江沿岸各地运销。同时,福宝是当时盐运的重要驿站,有几条从四川通往贵州的陆路经过,因此成为一个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地。

尧坝古镇:一座活着的古镇

  同样因盐运而兴的,还有合江县的另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尧坝古镇。北宋时期,尧坝便是川黔要道上的重要驿站,官方传书必经于此,茶盐古道的客商往来云集,商贸繁华,有“川黔走廊”之称。

  四川农村场镇的形成,一般先有市后有场,进而形成镇,以是否有建筑出现为转折。起初的市仅是集市,不一定有住房及茶、酒、饭、客栈诸空间以买卖,而场却有了应运而生的房屋棚架。尧坝北宋皇祐年间是夜郎古道上的军事要塞,为合江二乡六寨的寨首,南宋嘉定年间成为“遥坝寨市”。明万历年间修建东岳庙等重点建筑,尧坝开始形成场。

微信图片_20240418094324.jpg

△摄影 周焱

  清代中期,尧坝场数度扩修,形成了长1000余米的古街、民居2000余间的古镇规模。古街以大鸿米店作为分界点,南面为“李半场”,由清嘉庆年间武进士李跃龙家族修建;北面由武举人周其斌家族出资修建,称为“周半场”。经历百年沧桑,尧坝古街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群,东岳庙、石牌坊独具一格,乃川南地区少见。

  今天,尧坝古镇的大多数居民都是当地人,保留了原滋原味的古镇生活方式。沿街店铺售卖的基本上都是当地特色风物,如油纸伞、竹麻鞋、竹编、黄粑、苕丝糖、红汤羊肉……这些传统业态与几百年前几乎没有什么两样,难怪被誉为“活着的古镇”。

微信图片_20240418094328.jpg

△摄影 李贵平

  尧坝古镇被誉为“活着的古镇”“灵动的古镇”“名人的古镇”“红色古镇”“影视古镇”。尧坝古镇的灵动,在于生机勃勃的人气味,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但又不是一味的商业化,少有人工打造的痕迹。

  尧坝古镇孕育了王朝闻、凌子风等文化名人,同时又有深厚的红色基因,是川南黔北地区地下党组织活动开展比较早的地方。尧坝古镇深得凌子风、黄建中等众多著名导演的钟爱,《狂》《大鸿米店》《酒巷深深》等20余部影视片佳作曾在此取景拍摄,是川南著名的影视基地。

传统村落:农耕生活百科全书

  福宝古镇和尧坝古镇,只是合江传统村镇的代表和缩影。合江现有国家级传统村落9个,省级传统村落20个,数量居省、市前列。这些传统村落、场镇中历史遗存丰富,保留了形式多样的传统建筑,包括吊脚楼、碉楼、洋楼、西式公馆等,是“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留下了“湖广填四川”的鲜明烙印,可谓“中国明清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见证了合江近一两百年来的悠悠岁月。

  这些传统村落和场镇的形成与发展,大多数与水陆古道分不开。合江县内山川纵横,境内长江54公里、赤水河57公里,并大小河溪108条。合江先民依托长江、赤水河、大小漕河等主要河流,以及川黔渝之间的盐马古道、夜郎古道、荔枝古道,形成众多的盐号、码头、驿站、聚落,最终发展成为聚水而兴、依山而建的传统村镇,特色农业景观与村落交相辉映,延续至今衍生出丰富的民俗文化。

微信图片_20240418094334.jpg

△摄影 向波

  芦稿村是“川江36个大码头之富”,下坝村是赤水河盐运古道的重要码头和驿站,文理村见证了茶马古道的繁华,法王寺村主要依托山中法王禅寺而建,柏香湾村拥有典型的川南四合院制民居和碉楼,五通村因盐茶古街得以发展壮大为一个纯苗族集居的自然村落……

  传统村落间大道纵横,连线成片,在绿水青山中留住了合江儿女的浓浓乡愁。2022年,合江县成功创建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如今,合江正在进行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基本形成“一区两带三示范”保护利用格局,即川渝黔山地民俗文化保护区、沿长江特色农耕文明保护带和沿赤水河传统技艺文化保护带,打造赤水河流域生态价值实现村落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巴蜀一家亲”村落跨行政区域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长江上游特色村落连片保护利用示范。

微信图片_20240418094340.png

△摄影 向波

  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合江将成功打造赤水河流域生态价值实现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传统建筑基本得到有效利用,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民俗文化得到延续传承,人民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提供“合江经验”。

(来源:文旅泸州-合江文旅)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